有些人呀,刚坐下没多久,心思就像脱缰的野马,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坐不住呢?
为什么有时候不能安安静静地连续坐上一段时间,把一件事情完整地做完呢?
还没开始好好修炼,自己的心思却飘到九霄云外去了。
难道是别的地方有什么特别诱人的东西吗?
比如说,自己喜欢的小说发新章节了。
或者手机上的群聊弹出了新消息的提示框。
其实啊,这些说到底就是“神”没有留在当下。
人虽然还坐在书本前面,可心思早就不知道跑多远了。
这就是所谓的“神不驻”的状态,意思就是没办法专注地做一件事情。
总是一不小心,就被外界的各种事物把注意力给分散了。
结果就只是摸熟了书扉页,什么都没做好,也没有什么收获。
要是长此以往的话,人就会变得“肾虚”哦,心和神也会变得“虚”弱。
从外表上看会特别明显,眼睛看起来迷迷糊糊的,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
而且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呢,往往还会伴随着其他一些状况。
比如说,大白天的就不停地打哈欠,总是贪睡,感觉怎么睡都睡不够似的。
白天的时候根本起不来床,到了晚上呢,又很难入睡。
甚至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会觉得有心无力,想做却做不好。
这些可都是一个人变得“虚”了之后非常重要的特征啊,可见这种情况还是挺可怕的呢。
那么,如果想要避免自己变得这么“虚”,首先就得好好审视一下自己。
看看自己是不是整天都处于一种心神荡漾的状态,一会儿想着这个事情,一会儿又琢磨着那个事情。
在想着这个事情的时候呢,还在担心另外的事情,就像吃着碗里的,眼睛却还盯着锅里的一样。
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处在一种心神不专一的状态。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得赶紧调整自己了,在一个时间段里就专心做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让外界的事物把自己的心神给分散了。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的话,那至少可以知道一点,那就是自己目前心神还是在的,还没有出现这种“神不驻”的问题。
当今,特别是在学校里,放眼望去,好多青年人都没了“神”。
他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呈现出反差极大的样子。
神不在身上,没有青年人该有的活力,整个人阴沉沉的。
即便有活力,也不是那种源自内心本真的活力,是不纯粹的。
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下的社会特点有关。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各样的玩法不断涌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分散了人们很多的心神,让人难以静下心专注做一件事。
有时候一件事做了一半,就中途跑去做另一件事。
心神分散得多了,人自然就变得虚弱了。
以至于会被一些不良思想所影响,这些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养生的首要关键就是把“神”收回来。
把自己因为外界干扰和日常琐事而逐渐散失的心神,慢慢收拢回来。
收回自己的“神”,这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第一步。
“神”跑了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生活和做事都没了方向指引。
要是能够把心神收拢,让“神”回归自身,整个人的精气神面貌肯定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
当然,就像“神”的消耗散失是一个过程一样。
这件事也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去做。
基于这个大方向,我们可以从理论概念和实践行动两个方面去养生,恢复自己的“神”。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就拿我们刚才坐在那里这件事来说。
刚才大家的坐姿是怎样的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