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葱郁,夏日漫长。
院中鸟鸣声声婉转悠扬,沈应初听得的惊诧渐渐和缓。
桌上摆的,正是《端州志和关书。
古彦涛迟疑道,“…除了关书他们那日还说了别的,我在一旁罚站,听得一些…”
他心思聪敏,隐约察觉陆姐姐在沈哥哥口中,依旧是个谜团。
她从哪里来,她的来历,只有祖父知晓。
翩然出现在刺史府中。
她的才学、作画的造诣,祖父似乎了然于心。
祖父放心她的人品,竟好像认识了许久一般。
可来端州前,古彦涛确定自己从未见过她。
沈应摸摸他的头,“沈哥哥有些事想不明白,你记得多少,可能说一说?”
古彦涛收拾桌上用具,细声对沈应道,“那日她来授课,正好遇上祖父与我对弈。”
“我因出言不逊,祖父罚我站在一旁,邀陆姐姐手谈一局。”
沈应听得一半,心中豁然开朗。
古大人怕是故意罚的古彦涛,为的就是邀她下棋。
那局棋,定有蹊跷。
他眸光深深,“那局棋,你记得多少?”
古彦涛歪头想了想,“应…记得大半。”
沈应召来军士,不多时桌上便摆上棋具。
棋盘上纵横交错。
树荫下,小小男童为他重摆当日棋局。
“当日祖父执黑子,陆姐姐执白子。”
他慢慢回想当日两人下棋情状,交错落子。有时难以决断停下许久,沈应静候并不催促。
“我只记得这些,其他记不清了。”
“好样的,有这半局也足够了,记你一功!”
古彦涛得他夸赞,清秀小脸绽开喜色。
暖风徐徐,一池莲花盛放。
因着院子临近莲池,在军士陪同下陆遐可到莲池凉亭静坐半个时辰。
当然是在戴着脚铐的情况下。
这是极宽宥的恩典。
陆遐垂眸,睫羽投下些许暗影,凉亭外荷花袅袅而立,莲叶舒展,风送来一池莲香。
余光身畔似立了一人,当是来唤她的军士,她一回眸,却是沈应。
眉眼凛然,朗朗夏日下四目相对。
当日对谈,可谓不欢而散。
她心里藏着事,无法明言。他疑心她是奸细,言语尖刺。
沈应眸光紧锁着她,并不言语。
陆遐打破宁静,冷道,“还有半刻钟,罪女谨记时辰。”
星眸清亮,似跳动着不羁的火焰。
沈应撩衣坐在亭中石桌前,“府中莲池景色雅致,我路过正好来看看。”
“不敢劳烦将军解释,只怕将军怪罪手下军士,让奸细在府中乱走。”
语意甚冲,沈应眸光在她容色上一顿,心下明悟,“你在生气?”
“罪女岂敢!”她分明蕴着怒气。
沈应薄唇微启,深邃目光紧紧锁着她,似要将她看透,“刺史一案,难道我不该疑你?”
”路引损毁,你本就当罚,纵然隐下文书不报非你示意,也是有罪。”
“刺史遇害,你嫌疑最重,却无任何证据教人信服,教我如何不生疑?”
神武军护卫国境,容不得奸细猖獗,如果不是入城后一幕加上府衙私刑,他半点不会宽宥!
陆遐思绪翻涌,纠结如麻,她当然知道生气得没有道理,触怒他非明智之举,可她就是忍不住。
“无话可说,我便当你认可。”沈应不在意,他揭开桌上棋盒,“你我手谈一局,赢了容你多留半个时辰。”
“我若不依呢?”
“你可以试试。”
陆遐咬牙起身落座,两人静默,摆开棋局对弈。
下得大半,柔荑停住,下一瞬指间白子被她抛回棋盒,棋子相碰清脆一响。
静深目光凝在她身上,长指间的黑子徐徐放回,那双手骨节分明。
她果然记得。
记得这是她与古大人下的那局棋。
“古彦涛找到了?”
沈应心下赞叹,口中却道,“不下了?”
“认输。”陆遐淡静道,“棋局我记得,你不必拐弯抹角。”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沈应颌首,开门见山,“…古大人给了你关书,之前为何隐瞒不提?”
满目荷花清影,陆遐别过头轻声道,“路引损毁,关书只是权宜之计,无多少助力。”
这是实情,也是她担忧之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