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逸尘一袭素色长袍,孤身静立于御花园的幽径之上。晨曦宛如细碎的金子,透过繁茂枝叶的缝隙,洋洋洒洒地飘落,在他的肩头、衣角跳跃闪烁。微风恰似灵动的精灵,轻轻撩动他的衣袂,可他却仿若未觉,身姿挺拔如松,面庞却仿若被浓重的愁云笼罩,那紧锁的眉头好似能夹藏千钧重担,深邃的眼眸里涌动着无尽的忧虑,脚下的鹅卵石硌得他阵阵出神,思绪仿若挣脱了缰绳,飘向了远方。
遥想初至永熙朝,那一路的见闻至今仍历历在目,仿若一把把锐利的匕首,直直刺向他的内心。朝堂之上,每逢商议国策、应对灾患,官员们虽身着锦绣官服,言辞间尽是引经据典,可一旦涉及新领域、新问题,囿于经史子集所构筑的狭隘知识体系,便常常变得词穷句拙,面红耳赤地干着急,却拿不出半点实用的方略。田间地头,憨厚朴实的农民们世代承袭古老的耕作之法,粗糙干裂的双手紧握着历经岁月沧桑的农具,即便面对天灾肆虐、虫害横行,也只能凭借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限经验苦苦支撑,收成寥寥无几,只因他们从未有机会接触那些能够改良生产、提升产量的实用农技知识。再看那教育资源的分配,仿若被权贵阶层视作禁脔,牢牢把持在手中,贫寒子弟哪怕怀揣着炽热的求学梦想,也只能被高昂的束修、严苛的门第门槛无情地挡在学堂门外。学堂之内,日复一日,先生们摇头晃脑地讲授着空洞乏味的经典篇章,实用技能与科学知识被视作旁门左道,弃若敝屣,如此一来,国家急需的各类创新实用人才仿若被扼制在了摇篮之中,科技发展仿若深陷泥沼,寸步难行,眼睁睁地看着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却无力追赶。凌逸尘每每念及于此,心中便仿若有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他紧攥双拳,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牙关紧咬,暗暗发誓定要革新这腐朽不堪的教育体系,培育出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的栋梁之才,重新点燃永熙朝科技文化繁荣昌盛的希望之火,助力国家再度崛起,傲立于世。
与此同时,在学政周崇礼的府邸,那阴暗幽深的书房之内,烛火在密不透风的静谧中摇曳不定,仿若随时都可能被无尽的黑暗吞噬。周崇礼一袭黑袍加身,仿若与这周遭的黑暗融为一体,面色阴沉得仿若能拧出水来,眼中透着彻骨的阴鸷,端坐于那张象征着权威的太师椅上,周围是一群同样迂腐、食古不化的文人学者,他们身着长衫,表情严肃刻板,仿若被岁月尘封的旧像,散发着腐朽的气息。
“哼,听闻那凌逸尘竟妄图要改革教育,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人涨红了脸,瞪大了眼睛,愤怒地拍案而起,桌上的茶盏都被震得微微晃动。
周崇礼冷哼一声,那声音仿若从九幽地狱传来,透着森冷寒意,他微微眯起双眸,眼中的阴鸷之光仿若实质化的毒箭,低声谋划着:“绝不能让凌逸尘得逞,祖宗之法不可变,旧学传统乃国之根本,他这是公然的离经叛道之举。咱们必须得守住这最后的防线,不能让他将这好好的学界搅得乌烟瘴气。”
众人纷纷附和,仿若一群应声虫:“大人说得对,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任他胡来。”
说罢,他们便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暗中勾结联合,四处奔走呼号,发表种种反对言论,抵制新学思想的传播。在学界的各类雅集聚会之上,他们摇头晃脑,引经据典,唾沫横飞地批判新学的“离经叛道”之处;于市井街巷的嘈杂喧闹之中,他们故作高深,用那些晦涩难懂的古语,向不明真相的百姓宣扬旧学的正统地位,蛊惑人心,使得不少人对教育改革心生疑虑,仿若在改革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与陷阱。
凌逸尘在自家书房之内潜心苦思数日,废寝忘食,精心撰写着关于教育革新的奏疏。他仿若置身于一个人的战场,周围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仿若那是决定战局的关键一子,承载着他对未来的期望,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待奏疏完成,他整了整衣冠,神色肃穆地进宫面圣。
金銮殿之上,气氛凝重而庄重,仿若空气都凝固了一般,每一丝空气里都弥漫着权力与责任的气息。凌逸尘身着朝服,跪地呈上折子,双手高举过头,恭声道:“陛下,臣以为,当下我朝欲求昌盛,必革新教育。当设立新式学堂,引入天文、地理、算学、格物等实用学科,让莘莘学子们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能亲身体验、动手实践;推广普及教育,让哪怕是偏远山村的孩童都有机会开启知识的大门;选拔优秀教师,唯才是举,不论出身门第,方可育济世之才,促科技兴盛,为我朝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永熙皇帝接过折子,表情严肃,细细阅览,龙颜时而凝重,时而舒展。良久,皇帝开口道:“凌爱卿,朕深知教育乃国之根本,你之所言,切中要害。朕便任命你为教育改革的总负责人,望你不负朕望,排除万难,为我朝培育英才。朕期待看到我朝学子既能通古今之变,又能晓科技之理,日后成为国之栋梁,撑起永熙之昌盛。你此番重任在肩,朕定会在背后给予你全力支持,若遇险阻,随时进宫与朕商议。”
凌逸尘叩首谢恩,眼中闪烁着坚定光芒,应声道:“臣定当竭尽全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承蒙陛下信任,臣必不负所托,以教育革新为刃,斩断旧弊束缚,开启我朝新篇。”
凌逸尘领命后,立即着手筹备各项事宜。然而,改革的道路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周崇礼等保守派势力对凌逸尘的改革计划嗤之以鼻。
“哼!”只听得一声冷哼传来,犹如闷雷炸响于九霄之上,震得在场众人皆是心头一颤。而这声冷哼的主人,正是那站在朝堂之上、满脸怒容的周崇礼。只见他双目圆睁,眼珠子都似要瞪出眼眶一般,死死地盯着前方,仿佛那里有着什么令他深恶痛绝之物。
此时的周崇礼已然被气得浑身发抖,他抬起一只手,颤抖着指向远处,口中更是愤怒地咆哮起来:“那凌逸尘竟然妄图以新学乱我朝之根本,此等行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之举啊!”随着他话音落下,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唯有他那充满愤怒与威严的声音还在殿内回荡不息。
再看周崇礼的双眼,此刻其中仿若有两团火焰正在熊熊燃烧,那烈焰所散发出的炙热光芒,似乎能够将世间万物都尽数焚毁。而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怒气,则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一浪接着一浪地向着四周席卷而去,使得周围那些原本还有些窃窃私语的大臣们纷纷噤若寒蝉,不敢再多说半句。
没错,要知道这经史子集可是历经了千年岁月的沉淀与传承啊!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又怎能容忍那不知天高地厚之人肆意妄为地去篡改呢?众人纷纷应和道,一个个义愤填膺、慷慨激昂,仿佛自己已然成为了守护古老秩序的英勇卫士。
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传统便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存在,任何企图对其作出哪怕一丝一毫改动的行为,都无异于犯下了弥天大罪,绝对无法被原谅。于是乎,无论是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头,还是幽静深邃的小巷胡同,到处都能听到这样充满抵触情绪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反对声浪犹如一张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比坚实的巨大罗网,无情地笼罩下来,把那刚刚燃起的改革之火苗一点一点地扑灭、吞噬,直至最后只剩下一缕若有若无的青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