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老太太的女儿赵姨陪着她到我的水果店门前坐着聊天,那些过上过下的人纷纷跟老太太打招呼,明显可以看出,老太太人缘好,人们都很尊敬她。有一句成语叫做德高望重,德高在前,望重在后,这是有道理的,首先自己要德高,别人对你才会望重,老太太就是自己德高,所以别人敬重她。

老太太跟自己的女儿聊了一会,话题扯到了两个嫂嫂身上,只听赵姨说:“老太太,昨天我听两个嫂嫂说,她们都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回娘家了,想回娘家住几天,可又担心她们走了,没人照顾您。”

老太太看了看自己的女儿,说:“我也正想跟她们说这事呢,这么长时间了,也该回娘家看看了。”

“不过。”老太太停顿了一会,接着说:“她们的考虑也是对的,照顾我是小事,一大家人吃饭是大事。”

赵姨还像一个小女孩一样,搂着老太太的手臂:“老太太,两个嫂嫂走了,不还有我吗?难不成还把一家人饿得了?”

“你一直都是给两个嫂嫂打下手,她们都走了,你能行?”

“没问题,保证让一家人吃好吃饱。况且,还有您女婿帮忙。”

“这么有信心?”

“当然啦,平时两个嫂嫂啥都教会我了。而且,我还想跟您商量,两个嫂嫂难得回一趟娘家,既然回去了,就让她们在娘家多呆几天。”

“你真的这么想?”

“是啊,我就是这么想的。”

“闺女,你能这么想,妈就高兴了。一家人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就是要你替我着想,我替你着想。”老太太喜悦无限地用手抚摸着赵姨的头发,充满了爱怜。

“老太太,要不,我今天就试试,要是哪里做得不好,趁两个嫂嫂在家,也好请教她们。”

“行,就这么着。”

母女俩正说着话,两个嫂嫂买菜回来了,见老太太与赵姨在门前聊天,便围了上来,一时间叽叽喳喳聊得好不开心。

赵姨把刚才跟老太太聊的话给两个嫂嫂说了一遍,两个嫂嫂欢喜无限,搂着赵姨:“真是我们的好妹妹!”

老太太见姑嫂三人那股子亲热劲,打心眼里开心,那张脸就像今天的天气一样,艳阳高照。这样的家庭氛围,既是老太太最想看到的,也是她一生所追求的。

按照儒家思想,能够修身,才能齐家,能够齐家,才能治国,能够治国,才能天下太平,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说,也是汉武帝之后,中国最为推崇的学说,在赵家,我算是看明白了,什么叫修身,什么叫齐家。

四个人又说了一会话,两个儿媳、一个女儿,众星捧月般簇拥着老太太进了院子。

她们走后,我静静坐在那里,回忆着刚才所看到的一切和听到的一切,如果我能有这样的家庭,睡着了都会笑醒,也可以这么说,赵家的现实,就是我梦里的追求。家和万事兴,要是我的母亲与妹妹也像老太太跟她的女儿那样,我相信莉莉一定会跟她们相处得非常和谐,而我就能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事业和家庭都一定能够兴旺,哪像现在这样,我跟莉莉离了婚,心灰意冷,远走他乡,跟母亲和小玉再没有任何联系,一个好端端的家弄得分崩离析,想着都令人心痛。

当天由老太太女儿赵姨做的饭,确实不错,跟她两个嫂嫂做的饭菜有得有一比,用一句典故来形容的话,就是一时瑜亮。

吃晚饭的时候,赵姨当着老太太的面,分别给了两个嫂嫂一人一只装着钱的信封,看其鼓鼓囊囊的,里面装的钱不少,她对两个嫂嫂说:“大嫂,二嫂,你们难得回去一趟,花钱的地方不少,这是妹妹的一点心意,你们带上,也方便一点。”

赵姨的两个嫂嫂看样子想推辞,老太太却笑着发话了:“这是你们妹妹的一点心意,拿着吧。”

赵大婶和赵二婶高兴地收下,她们收下的不是钱,是一份心意,是姑嫂和谐的喜悦。

见到这一幕,使我想起了我的小玉和她的嫂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