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自己安全后,杨初分出大部分心神研究幻化之刃。

经过这一次诡境,杨初对幻化之刃的了解直接深入了好几层。

首先,诡异之力不必主动收集,在诡境中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变相收集诡异之力。

凡有接触,必留痕迹,后遗症很可能就是残留的诡异之力造成的。

由此可以推测,越是强大的诡异,产生的后遗症越强。

猎诡能力越强,后遗症的也影响越小。

幻化之刃其实是在主动增加残留的诡异之力,但却对其形成反制,完全就是后遗症的克星。

幻化之刃甚至可以将残留诡异之力禁锢,防止其随时间流失。

而且,这一次收集的诡异之力,质量远不如上次的大巴车,但数量却远远超过。

这意味着质量很可能和诡异的强弱有关。

数量大概率受到多方面影响,不是在诡境中的时间越长,收集数量就越多。

击杀诡异可以瞬间捕获大量诡异之力。

同时杨初也想通了书上的一个公式到底是什么意思。

形成幻化之刃后,可以在任何诡境中将兵刃幻化而出,但形成幻化之刃前却有限制。

杨初十分确定,这次的诡异之力无法完成玉洁剑的信息复制。

级别不够。

在公式中是用L表示,杨初将其翻译为质量。

质量不够,数量怎么凑都不行。

按照公式看,质量甚至可以精确计算并分级。

但有几个符号暂时不知道代表什么,目前无法计算出具体数值。

至于这一次的诡异之力到底能够复制什么级别的武器,不知道,只能通过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而且,杨初发现,诡异之力不必立刻使用,而是可以储存多个。

具体方法需要自行探索,书上没有相关内容。

难道说师尊竟然不懂这个?

按理说并不难,以师尊的水平,不可能不懂。

莫非是考验?

杨初无语,就这么一个传承,考验这考验那,至于吗?

还好对我来说也不算难。

经过这一次实战,杨初的元神运转控制之法已经初步完善,被他命名为七幻之法。

七代表7姐,幻代表幻化之刃。

杨初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完善七幻之法,使其成为像幻化之刃一样完善的法门。

有了七幻之法打底,杨初很快就有了想法,那就是构建一道特殊囚笼。

杨初开始尝试,在失败几次后便成功了,确实不难。

七幻第一法就此诞生,杨初将其命名为幻刃囚笼。

创法完成,杨初立刻发现问题,以自己的元神,只能承受最多两个囚笼。

一旦构建第三个,元神无法承受。

也就是说,最多允许两道诡异之力并存。

如果诡异之力质量太高或数量太大,便无法构建额外的囚笼,只能一个,甚至溢出。

杨初若有所思,应该和天赋有关,我的天赋似乎并不算高。

莫非这不是考验,师尊的天赋还不如我?

杨初摇摇头,怎么可能。

直觉告诉他,师尊之所以靠感觉控制幻化之刃而不是和自己一样研究坐标法,不仅仅是没有对应的控制之法的原因。

很可能,师尊天赋异禀,只靠感觉便能控制自如,不需要这么麻烦。

杨初心中叹息。

幻化之刃会不断增加元神负担,做试验是别想了,否则哪天第二个囚笼都承受不住,得不偿失。

重要的是如果只剩一个,就要对诡异之力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血亏。

从这方面看,幻化之刃虽然免疫了后遗症,但同样会付出代价。

以后这种比较弱的诡异还是要尝试控制收集程度,甚至不去收集,但这样会产生后遗症。

凡有接触,必留痕迹,最好在离开诡境后立刻主动驱除诡异之力,只是幻化之刃中没有相关内容,需要杨初自己想办法。

这难不倒杨初,七幻之法应该可以做到,但需要好好研究一下。

突然,一股压抑地感觉来袭。

杨初透过玻璃查看,却没看到什么异常。

是元神!杨初意识到问题所在。

那种压抑的感觉来自于元神,或者说神念。

掌握七幻之法,让杨初的神念感知增强。

有强者在用神念进行探查,不知是敌是友。

杨初心中一动,想要走出大巴车看看,但身体刚刚抬起一丝,整个人却猛地停了下来,坐了回去。

不对劲,右边的光线似乎暗了一丝,莫名有种心悸感。

不,不是心悸,是肉身和元神同时产生的异动。

它们似乎在欢呼。

仔细感应,原来是修行速度有所提升。

本来,这种加速就和光线的变暗一样细不可查,却因为同时发生而产生连锁效应。

元神和大脑将其串联在一起,将信号放大数倍。

像是某种预警机制,类似本能,先天存在,应该是幻化之刃和七幻之法带来的隐藏效果。

一瞬间,杨初的大脑做出上面这一系列判断。

意识到是某种预警之后,杨初骇然向右看过去,整个人顿时僵住。

窗外不知何时出现一个人,披着黑色斗篷,面部一片黑暗的人。

那种黑暗不是阴面的暗,也不是夜晚的黑,而是完全隔绝了光线的黑暗。

你用电筒照,也同样是一片漆黑。

只看身形,这人没什么特点。

有问题,有大问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