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二十年过去了。
这年秋天发生重大变化。
就在前两天,父亲捎来口信,说老家二大娘死了,叫他回家办丧事。
在农村这很重要,虽然不是亲的,但没出五服,本族子侄都要到场。
从结了婚,过去最初的激动,日子很快恢复正常,日复一日地上班,从一个农民变成正儿八经的产业工人。
当然,也有不得劲的地方,从结了婚,逐渐发现老家里像没有他这个人似的,就连以后分家,虽然没分给他什么,也没要求以后给父母尽什么义务。
像被过继了出去,又不知过继给谁。
他知道所以这样,都是家里没给他盖房子。
二弟是在他成亲当年结的婚,房子也是那年盖的,知道父亲的心思,只要他没成亲,盖了房子也白搭,只有他先成亲,房子才能说是给二弟盖的。
兄弟情深,自然没说别的。
不几年三弟也成了亲,没盖房子,在老房子里,农村都这样,老房子留给老儿子,老人和老儿子一块过。
结婚以后只回老家过了一个年,第二年吴玉花生了孩子,冬天农村太冷了,怕冻着孩子从那没再回来。父亲也没要求他回来,都是头年给家里送点年货,初一回来拜年,孩子小他一个人回来,孩子大了全家一块回来。
这些年都是这么过的,分了地也不回来,因为户口还在老家,给他分了地,父亲种着,因为有二弟三弟,就是农忙季节也不用他帮忙。
以前生产队是磨洋工好像活很多,可从把地分给个人,这点地就不够种的,农时也不是很忙。
有的事情还要回来,两个弟弟成亲回来呆了好几天,家族里有老人过世,父亲也叫他回来,他是长子,好像有意把他往前面推,以表示他在家里的地位。
是用这种方式说明他还是贾家的人。
这次捎口信叫他回来就是这意思,说他是老大,必须到场。
说起出殡就要说起贾家坟场,这是贾家的骄傲,当年要求平整土地,就是平坟场,村里大都平了,只有贾家没平,原因很简单,贾姓人多,大队上还是树堂当家,下面又有老贾他们人顶着,开了几次会光答应不动弹,上面只好做个顺水人情,答应坟场可以不平,但以后不许再扩大了。
这才把坟场保住。
这时早已施行火化,为了堵其它族姓的嘴,对上面也好说话,树堂他们规定,就算贾家的人也要过了七十才能土葬,以前还规定必须五世同堂的,以后看着五世同堂人太少了,才改成四世同堂,不够条件的也要火葬。
二大娘快八十了,四世同堂,自然有资格进坟场。
贾清这次回来,还是“头杠”,所谓头杠就是抬棺椁走在最前面的人。二大娘虽然不到八十也快了,族上按八十规制办丧事,用了八人抬扛,不光走在最前面,还是左边,也有说法,男的头扛是右边,女的头杠是左边。
一大早就起灵了,前面是二大娘长子,虽然长子,比贾清大不了几岁,头几个是闺女,他是老五,和贾清仿佛大。举着哀杖头子,走在最前面,接下来是棺椁,后面跟着七八十个晚辈侄孙,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坟场走去。
呜呜咽咽,几个至亲拖着长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