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和朱允熥两人一想,是这个理,都点了点头,将奏本交给王公公。
“那就辛苦王公公了。”
朱允炆拱了拱手,笑容如春风拂面。
“殿下折煞老奴了,能为殿下办事,是老奴的荣幸。”
目送着朱允炆和朱允熥离开,王公公手拿着奏本,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像是木刻的雕塑。
直到晌午时分,殿门缓缓打开,六部尚书一个个满头汗水走了出来。
王公公稍稍抬眼一瞧,从这些位高权重的尚书们脸上,看见了几分惊恐。
显然事情并不顺利,里边那位,正生着气呢。
迈着小碎步进了大殿,里边有些阴森森的,气氛凝滞。
王公公小心翼翼的上前,双手举着奏本,道:“主子,这是皇次孙殿下和皇三孙殿下送来的奏本。”
“嗯?他们送奏本干什么?”
朱元璋显然还没反应过来,狐疑的问了一句。
“主子操劳国事,日夜忧心,殿下们都是孝感动天的人,自然想着为主子分忧。”
王公公绕着弯儿说话,“这两道奏本,是之前主子布置下去的课业,两位殿下完成之后,便迫不及待的送来了,要为主子分忧呢。”
朱元璋这才想起来几天之前的事情,恍然大悟:“行,呈上来吧。”
“是。”
王公公迈着小碎步上前,恭恭敬敬的将奏本放在桌上,又退后几步,弯着腰站在一旁,不再说话。
朱元璋瞧了一眼,上边的是朱允炆的奏本,拿起来打开,工整挺拔的方块字赏心悦目。
内容不是特别长,所写也相当含蓄,所说的方法朱元璋这几日都有所了解。
无非就是历朝历代常常使用的堵和疏两套。
只是这几日时间同六部官员商议,这两种方法面对如今的黄河水患,已经是力有未逮。
如果南宋那个混账杜充没有毁堤,现如今用上还能有些效果。
但事情已经发生,堵和疏明显的已经难有作为,即便暂时性的压住了黄河水患,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再次决堤。
这其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了不说,哪怕就是百姓的死伤,都叫他难以接受。
金玉其外!
朱元璋内心里闪过这样想法,微微叹息,将朱允炆奏本放在一边,拿起朱允熥的奏本。
对于朱允熥,他还是有所期待,从之前朱允熥种种表现、尤其是那一支自制钢笔来看,这小子拿着的八成是未来科技类的外挂。
说不定,能够给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打开奏本,具有后世钢笔字风格的字体映入眼帘,只能说是工整,绝对没有什么书法的美感可言。
不过朱元璋并不在意,有用就成,谁还关心这字体美不美。
细细的看下去,朱元璋面上逐渐有惊喜之色。
朱允熥奏本中所写的内容,都是他不曾听闻的方法。
建堤束水,以水攻沙!
建设遥堤!
柳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