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一来看一下这五个名称,第一个《石头记》,这应该是很多专家学者比较偏爱的一个,我自己看到过以《石头记》命名的版本。《石头记》说白了就是“一块动了凡心小石头的历险记”,忠于文本,也概括了整个故事,既体现了那颗大荒山无稽崖下小石头的纯真质朴,也反映了其幻化为通灵宝玉后在温柔富贵之乡的缘起缘灭,有石的一面有玉的一面,有情的一面也有空的一面,恰当至极。

第二个《情憎录》,这个名称我觉得并不是很恰当,当然“情僧”一词肯定是代指贾宝玉,因为后四十回续书当中也提及贾宝玉最后出家了,但是以《情僧录》命名有些牵强附会之意,我们常说一本小说最重要的一定是故事以及构成故事的核心人物,名称首先必须要概括文本其次还要提炼文本中的核心和思想,很显然《情僧录》缺少对内容的概括,乍一看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就不如《石头记》对应人物,对应文本。

第三个《金陵十二钗》,文本中说这是曹雪芹起的名字,我记得前些年张艺谋拍了一个电影取名《金陵十三钗》应该就是借用这里。这个命名和《情僧录》相似,《金陵十二钗》是从围绕在贾宝玉身边的女子的角度出发,而《情憎录》是从贾宝玉的角度出发,都凸显了人物而淡出了文本故事。《红楼梦》的主线是因宝玉、黛玉“木石之盟”的一段缘才兴起了整个故事,如以《金陵十二钗》为题有些本末倒置之感,虽然十二钗尽在其中她们的身世、经历、结局都有表述,但并不是作者最想去抒发的东西,硬靠主题并不可取。

第四个《风月宝鉴》,“风月宝鉴”其实在文本当中出现过,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所谓的“风月宝鉴”其实就是一面正反两面的镜子,只因贾瑞爱上了王熙凤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跛脚道人给了他一面风月宝鉴并叮嘱只许照背面不许照正面,贾瑞拿起镜子一照背面就是一个骷髅,而一照正面王熙凤就出来和他做爱,就这样贪欲的贾瑞最终精绝而亡。文本中的“风月宝鉴”其实就是一种警醒,时刻告诫要控制欲望,否则就会走上不归之路。如果以此为题略显刻板之意,少了几分人情味,这种直扣主题的命名反而会让读者反感,教化的味道偏重了些。

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红楼梦》这个名称,上一回也详细的分析了,“红楼梦”三个字饱含着对于文本故事的概括,也将人物命运、家族命运全部牵连其中,更重要的一个“梦”字点出了整部小说的核心,也是作者要告诫我们的道理,可以说兼具艺术性、文学性还有人文性,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一直以此命名的道理所在。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位读《红楼梦》的人不同,心中所念的名称也一定不尽相同,这才是一部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其绵延千年历久弥新的重要核心价值,唯有去品读方知其中味。

关于《红楼梦》的名称我们聊完了,而对于《红楼梦》的作者千百年来更是争论不休,究竟这后四十回是谁写的,曹雪芹是不是《红楼梦》真正的作者,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