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便已踏入楚王章二十四年的五月。
回首过去的一年,楚国内部的朝政可谓是波澜起伏,充满了变数与震动。
自楚国推行巡按使制度以来,四支巡按使对楚国各郡县的行政、过往案件、民风民俗都进行了巡查,倒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揪出来了不少当地权贵勾结官吏残害百姓的事情。
看到巡按使真的为民办案,倒也有不少乡民主动跑到巡按使的面前告状申冤。
当看到巡按使取得的战果不凡,但也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身为监督地方政务之要职的御史台,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那些本该肩负着督察地方重任的监察御史们,非但未能履行职责,反倒成为了最早被权力与利益腐蚀的群体。
作为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屈虞,更是在短短三个月内,连续三次遭到楚王熊章的严厉责罚。
不仅被罚去俸禄,还受到当众斥责,致使其在朝堂之上颜面尽失。
面对如此困局,屈虞深知若再不采取果断措施,重振御史台的声威,恐将难以挽回局面。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屈虞毅然决然地向楚王熊章呈上一份整改方案。
他提议,对于县、郡一级的监察御史以及巡察御史的人选,应当从近三年内参加春闱考试并成功中举的士子当中选拔调任。
如此一来,既能避免那些深谙官场潜规则的老吏凭借经验和关系网继续侵蚀御史系统,又能为御史台注入一股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新鲜血液。
御史大夫屈虞认为,新士子都是一些刚出学宫的书生,年轻且有志气,所以这些人最适合担任郡县的御史。
对于御史大夫屈虞的改制请求,楚王熊章也是给予了同意。
在去年,除却地方上之外,襄郢之地也迎来了一场规模宏大且意义深远的大考核。
这场考核犹如一把无情的筛子,将众多官员置于严格的审视之下。
令人震惊的是,约有二十分之一的官员在此次考核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包括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其他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对于那些罪责较轻者,仅仅只是被贬谪官职,失去了原本高高在上的地位;
然而,对于情节严重之人,则毫不留情地被革除职务,彻底告别官场生涯。
如此严苛的惩处举措,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瞬间席卷整个襄郢官场,所引发的震动丝毫不亚于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
而就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京察当中,吏部的权威性逐渐崭露头角,并在八部之中迅速脱颖而出。
吏部尚书更是凭借着在考核中的出色表现和果断决策,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一时间,吏部尚书的威名远扬,襄郢的大小官员们皆对其敬畏有加,纷纷视其为理政殿之下最为权势滔天的官员。
无独有偶,恰好在这风云变幻的一年里,噩耗传来,州来侯沈诸梁(即叶公)不幸病逝。
此消息一经传出,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令整个楚国上下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楚王熊章听闻此事后,亦是痛心疾首,深感楚国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圣贤之士。
为表哀悼之情与敬意,楚王特意派遣王子恒亲自赶赴州来,代表自己向这位已逝的侯爷致以沉痛的祭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