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你呢,你的观点究竟是更倾向于哪一方?”沉默稍许后,楚王熊章再次将他那威严而深邃的目光投向了王子恒,饶有兴致地开口询问道。
面对自家父亲突如其来的发问,王子恒的脸上先是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之色,但很快便被坚毅所取代。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挺直腰板,字正腔圆地回答道:
“回禀父王,儿臣以为身为子女,当以孝顺为先。若父母亲人遭受冤屈或伤害,为人子者自当挺身而出,为其复仇雪恨。此不仅是孝道的体现,更是一种勇敢无畏的行为。
因此,儿臣认为沈丘杀人一事虽触犯律法,但实有情有可原之处。这也是儿臣多次在父王您跟前替沈丘求情的缘由所在。”
话毕,王子恒像是完成了一项艰巨任务般长舒了一口气,但紧接着却又如同犯错的孩童一般,迅速低下头去,甚至连抬头看一眼自家父亲脸色的勇气都没有,心中暗自祈祷着千万不要惹得父王龙颜大怒。
其实对于自家儿子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熊章倒是并未感到丝毫诧异。
毕竟从私人关系上来说,沈丘与王子恒乃是同窗挚友,情谊深厚非常。
如今沈丘身陷囹圄,面临着重刑惩处,作为好友的王子恒自然不愿眼睁睁看着他就此断送前程,一辈子被困在那荒凉艰苦的治河大营之中。
再者,就公事而论,公羊高所提出的复仇之说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在学宫中引起了极大反响,众多年轻学子皆为之动容并深表认同。
自家儿子显然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从而对沈丘的遭遇抱有深深同情,并坚信其所为乃是正义之举。
“这的确乃是孝和勇的体现,但却不是智的体现”,楚王熊章看着王子恒说道:“沈丘乃是章华学宫的学子,只要他回到学宫,求助任何一位博士都能轻易帮他讨回公道,但他却选择了一个代价最大的方式”。
“教育部尚书颜回前段时间给寡人呈上了一本《论语》,此书乃是由孔子的儿子孔鲤、弟子子路、颜回等诸多贤能之士共同记录并精心总结而成。
这里面包含着孔子与其弟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其中,就有这样一个颇为独特的观点——‘亲亲相隐’。”
楚王熊章缓缓地讲述道。
“那到底什么是‘亲亲相隐’?”王子恒眨着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只见楚王熊章微微一笑,轻声回答说:
“所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一原则倡导的是在有着血缘亲情的亲人之间,还有夫妻之间,如果一方犯了罪,可以互相包庇隐瞒,而不必去向官府告发。
而且,就算是亲属之间存在这种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是不会去追究他们刑事责任的。这便是孔子所提出的‘亲亲相隐’之理。”
听完自家父王这番详细的解释之后,王子恒不禁眉头微皱,他稍稍沉思片刻,然后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望着楚王熊章,开口说道:
“儿臣却认为,这‘亲亲相隐’之举甚是不妥当!如此一来,岂不是将亲亲关系凌驾于我楚国的律法之上了吗?又怎能行得通呢?”
听到王子恒的话,熊章脸上露出了笑意。
王子恒自幼便展现出聪颖过人的天赋,他先是在尚书房中刻苦学习。随着年岁渐长,顺利地踏入了章华学宫继续学习。
在这些年里,王子恒所接触到的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