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宇知道这些事。
“可这和你打不打长平又有什么关系?”
凡宇的问题直截了当,透露出他对于战争与政治之间复杂关系的困惑和探求。
白起转过身,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凡宇,他知道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徒弟对于战争意义的追问和对师傅决策的不解。
“战争,凡儿,不仅仅是刀剑相向,更是国家意志和策略的体现。”白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开始耐心地解释给凡宇听,“长平之战,关系到秦国的国运,关系到我们能否一举奠定在战国中的霸主地位。”
他走到桌边,手指轻轻划过地图上的线条,那是长平的地势图。“你看,长平之地,战略要冲,若能占领,对我们秦国来说,无疑将大大拓展疆土,增强国力。”
凡宇凝视着地图,开始理解白起话语中的深意。他知道,战争背后是复杂的国家利益和长远的战略布局。
白起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担心战争的残酷,担心士兵的牺牲。但作为一名将领,我必须考虑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如何为国家赢得最大的利益。”
凡宇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师傅,我明白了。我只是...不希望看到无谓的牺牲。”
白起点了点头,他走到凡宇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凡儿,你的仁心我很欣慰。但记住,作为将领,我们必须在战场上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有时候,这可能意味着牺牲。但我们要努力让每一次牺牲都有其价值。”
凡宇抬起头,目光坚定:“我会努力理解的,师傅。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像您一样,为国家做出正确的决策。”
白起微微一笑,他知道凡宇已经迈出了成为一名合格将领的重要一步。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凡宇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复杂性和必要性。
白起优雅地为自己斟了一杯茶,茶杯在他手中轻轻摇晃,仿佛一位舞者在翩翩起舞。杯中水面泛起的涟漪,如诗如画,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
周室衰微,名存实亡,齐国虽外强中干,韩地狭小势孤,燕国君主无能,魏王忌才妒能,楚国自吴起楚怀之后国力渐衰。与秦国相比,唯有赵国尚可一战,三十年来,赵家独强。
“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赵军因而大盛,游射之技颇为强悍。”白起的声音在房中回响,他的眼中闪烁着对赵国军力的评估。
“长平之战,我大秦出兵六十万,赵国出兵四十万,加上数十万民夫,粮草无数。”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规模的严肃认知。
“此乃举国之战。”白起强调道,他的目光如炬,凝视着地图上的长平之地。
“长平,临近太行山,若太行山后即是赵都邯郸。”他继续分析着战略要地的重要性,“东近安邑,若安邑被取,过秦岭,渡黄河便能直指秦都咸阳。”
“长平若胜,赵国可灭,即使不灭,二十年内也将无力再战,五十年内,秦国有望平定六国,实现天下大统。”白起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和远见。
“长平若败,秦国虽危,但仍有余力,免不了又是百年的纷争。”他淡淡地说完这些,然后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茶水未动,仿佛象征着他此刻的决绝与冷静。
白起的分析深刻而透彻,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透露出他对战争全局的掌控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思熟虑。凡宇聆听着师傅的话语,心中对即将到来的长平之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感受到了作为将领所承担的重大责任。
在这个充满紧张气氛的房间里,师徒二人的对话不仅是对战争的筹谋,更是对未来的规划。白起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决策,都在告诉凡宇,战争是残酷的,但为了国家的未来,有时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而凡宇,作为未来的将领,将在这乱世中学会如何成为一个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为师功高震主,长平之后恐是九死一生,但是便是万死又如何?”白起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的勇气和决绝,他的眼神坚定,似乎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为师累了,这乱世,人命很贱,贱如草芥,还差死个人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对乱世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但若是平了这乱世,天下大治,这天下又会是怎得一番光景?”白起的眼中闪过一丝憧憬,他的心中描绘着一个和平安宁的世界。
“你可曾想过,有一日天下再无战事,百姓安居,衣食无忧。”他的声音变得柔和,仿佛在讲述一个美丽的梦想,“男耕女织,田间小儿嬉闹,像为师这般的老者坐在树下喝茶下棋。”
“那般世间,人恐怕才算是真正的活着吧。”白起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他的梦想,也是所有渴望和平的人们共同的期盼。
凡宇静静地听着师傅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感动。他知道,白起之所以愿意冒九死一生的风险,不仅仅是为了秦国的胜利,更是为了天下的和平和百姓的幸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