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化劲练骨
一座不大的出租房。
二层,一处房间内。
房间并不宽阔,内里很是简洁,摆设也不多,除了睡觉的床之外,就是一些寻常的生活用品,再无他物。
床上,一个年轻人正自盘坐。
其闭目凝神,似乎是在冥想,呼吸绵密,悠长有力,胸腹起伏之间,似乎蕴含某种特别的规律。
呼,
吸!
吞吐之间,周衍感受着体内的变化。
被吸入的气流随着器官的运作,牵动着浑身肌肉的拉伸,一道道劲力由然而生。
继而游走周身。
此时,他的心神最为集中。
手脚四肢,胸背肩腹。
仿佛劲力途经的每一块肌肉都历历在目,任由驱使。
随着劲力的游走,周衍的心神也在不断扩展,隐隐能够操纵这些肌肉完成动作的同时,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敏感性。
直到这口气留存不住之时。
周衍这才将气吐出,涌动的劲力为之消散,随后又吸入一口气,鼓动肌肉,诞生劲力,往复循环。
随着劲力不断运转。
一道道沉闷声音从周衍体内传出,似虎豹咆哮,又如春雷滚滚。
这是练骨的功夫。
明劲和暗劲交替使用,犹如阴阳一般,内外相合,继而形成化劲,产生一种有规律的震动,洗练肌肉骨骼,增长体质。
在这个过程之中,劲力游走身体,骨骼震动,肌肉鼓荡,便会有如似野兽咆哮,或是打雷一样的声音出现。
有的人也将其称之为虎豹雷音。
此种法子,非得是暗劲练透全身,劲力收发自如,如臂使指,然后将明劲暗劲两者劲力一同使用,一内一外,相互作用。
才能够成功练骨。
“我的武功已然臻至化境,劲力内外相合,相互震荡之间,能够淬炼骨骼,增长体能,不过还是差上一线,练不到骨髓。”
片刻,周衍睁开双眼,自我评价道:
“练骨和练髓只差一步,但就是这一步,劲力开始涉及到大幅度的体能开发,骨髓强健,新血换身,逐渐非人。
差一线,已是没边了。”
武术,国术,本是一家。
不论是那家门派的武功路数,亦或者是刚柔之别,拳脚之分,都要从练劲开始。
明劲,暗劲,化劲。
直到将劲力深入骨骼骨髓,内脏器官,完成造血换血,体质的转变。
继而供养精神,使得心灵强盛到极点,诸般武功,劲力融为一炉‘丹’,才能迸发求道之意志,有从茫茫天地之中追求武道的资格。
服气练劲,圆融通达。
此乃武术的终点,也是武道真正的开始。
周衍是化劲的境界,在武术界之中都已经是真正的高手,武学大师,可以开宗立派,自己建立一支武术传承。
但相比于抱丹武者,武道之初。
其中差距,犹如天壑一般。
缓缓起身,周衍舒展筋骨。
四肢微微展开,腰腹微沉,以脊椎为中心,站出一个拳桩,随后开始打拳。
武术修行,分为三法。
养,练,打。
其中养法最为古老。
各种呼吸法滋补身体,调整身体状态,冥想精神,有种种辅助奇效,最早成型且广为人知的说法,是源自华佗所创造的五禽戏。
练劲,也要养的住劲。
打人,就要活的比别人长久健康,体力不衰。
所以往往养法才是武术修行的根本,是各大门派最为核心的传承之一。
而练法则是修行劲力。
这却就是武者的境界区分,通过揣摩,精修,领悟等等方式,逐渐的感受身体的运转,掌握其中的力量。
至于打法最为简单粗暴。
两个字。
演,或者打。
演为表演,所谓的传播武术文化。
不过大都是为了赚钱,吸引人气,为上位者展露漂亮的活,争取资源。
打就是一个根本。
那就是杀人,只杀人,不表演。
比武交手,快意恩仇,皆在一念之间。
刚才周衍就是在通过呼吸法调节身体状态,同时体会催动化劲之时身体的变化,属于武术三法之中的养法。
养身之时,也在养劲。
现在打拳,则是要消化之前所得。
要脚踏实地的去练,将虚无缥缈的感悟化作切切实实的好处。
也就是练法。
呼呼
徐徐风声鼓动。
周衍的拳很慢,好似公园内打太极拳的老年人,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威力和气势,仅有的风声,也似是衣袖鼓动的声响。
但实际上,每一次挥动拳脚。
周衍四肢百骸的力量都在被最大程度的调动,延顺着拳脚的推动,劲力也在相应的部位游走,活络周身筋骨。
劲力不断运转。
贯穿筋骨皮膜,甚至穿透到骨骼之内,但是再往内,也就是到骨髓之前,每每触及,都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传来。
周衍知道,这是功夫还没有练到家,对于身体的了解还不透彻,潜意识排斥,不敢将化劲渗入骨髓,进行换血之功。
“还是不能练太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