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一处大宅内。

一名士卒匆匆而来,见到院内两人,不禁迟疑了片刻。

蔡瑁余光一瞥,道:“异度非外人。”

蒯越眼观鼻、鼻观心。

那士卒才道:“将军,刘备昨日逃到了水镜庄,听说还请了一位大贤出山。”

“大贤?卧龙凤雏吗?那倒正好!”

蔡瑁冷笑。

若卧龙凤雏出山助刘备,他就能立即去见刘表,唆使刘表出兵杀了刘备,无需那么麻烦了。

以那两人的名气……

刘表自然是去请过的,包括司马徽也去请过,但都失败了,那几人很不给面子全部拒绝,一度让刘表非常不快。

如果刘备成了,对蔡瑁而言真是大喜事。

蒯越看向他。

“可打听到了姓名?”

“并非盛传的卧龙凤雏,而是水镜先生的小弟子李俊,年仅十八,但乡内名声不错。”

手下回答道。

蔡瑁愣了片刻,而后大笑:“哈哈,我道是什么大才,刘备真是昏了头,请不到卧龙凤雏,却请了个孺子回去。”

“说不准确实有才,不可小觑。”

蒯越道。

蔡瑁摇头:“大势之下,孺子何用?不必理会,那个李俊愿意跟刘大耳就随他去吧,司马徽没跑就行。”

“唯。”

“等等。”

蒯越喊住对方。

蔡瑁看过来,不解其意。

蒯越顿了顿:“德珪,依我看,可以将此人出仕的消息想办法告知使君,或能离间二人,且无论成与不成于我等皆无害处。”

“异度所言有理。”

蔡瑁原先还不在意,此时迅速改了口风,详细询问起关于李俊的事。

一听此人善于农事,似乎是农家传人,他心底略有些蔑视,但没有表现出来,详细听完后挥手让对方离开,接着跟蒯越细细研讨起来。

……

新野县城,府衙内,李俊与徐庶对坐讨论,赵云在一旁围观——

关平被李俊打发去统筹屯田区的状况了。

昨日,刘备将李俊关于“投降”的论调跟徐庶说了一遭,徐庶初时觉得危言耸听,但细细想又发觉有细微道理,今日特地拉住李俊好好谈谈。

“曹贼势大不假,但我等可抵御一二,荆州更是人才辈出,挡住曹贼不在话下,刘琮如何敢葬送父亲之基业?”

这很正常。

在刘琮投降之前,谁也没想到他就这么投了。

李俊来自后世,却清楚的明白蔡蒯二族和荆襄诸士子在其中的努力,他道:“蔡氏并无主见,而刘琮又是无能之人,若他上位,还不是蔡蒯二族和荆襄士子说了算?”

“这,他们都想投?”

“刘琮比之袁绍如何?荆州基业是刘家的,又不是他们蔡家、蒯家的,还是说元直你认为蔡瑁、蒯越是忠贞之辈?”

“……”

蔡瑁忠贞?

那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徐庶头疼地叹气:“若果真如此,届时曹贼能得荆州水军,我等需提前准备。”

“正是,故而,以我之见,还需用策让公子琦外任长沙镇守荆南,暗练水军,届时荆州有变则以公子琦之名讨贼伐逆,抢占要处,好歹能挽回一些颓势。”

李俊道出自己想法。

徐庶思索再三,道:“光靠我等肯定不行,还需外力帮助。”

“去年黄祖命邓龙攻打柴桑兵败,我料江东内部已定,或许会再次西征,届时便是我们的机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