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朱标递了个眼神。

朱标会意,轻轻咳嗽一下,又给文官里的一个老头递了个眼神。

那个老头也会意,朝朱标点了点头。

他迟步前,将一众跪拜的人扶起。

“张大人,你这是何必,太子有话要说,听了再议不迟。”

“李大人,地凉,听说你肠胃不好,别伤了身子。”

“王大人,您老都一把年纪了,和小辈掺和什么。”

老头正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太子朱标的讲经师傅、浙东大儒、翰林院学士宋濂。

宋濂在文官心中威望极高。

再加此时他还在修撰《元史》。

多少在前元当过官的大臣,都有意无意巴结宋濂,指望他老人家在《元史》多替自己美言几句。

哪怕只是留个名,也足够文武百官向往了。

言官见是宋濂来扶,也不好摆谱,只得乖乖爬起来。

“宋大人,这,这事不妥啊!”

“宋大人,您老去和太子爷说一说,再议议呢!”

宋濂不说话,只是打马虎眼。

朱标见时机差不多成熟,站到百官面前。

百官见此一幕,知道封王之事已经板钉钉,只能在心里叹气。

朱标却从袖子里取出昨夜那封密信,大声朗读道:

“徐达大将军八百里加急,位,打赢了,三路皆胜,王保保逃去和林,元大汗因为痢疾暴毙。”

此言一出。

满堂皆惊。

突如其来的消息仿佛一道惊雷,震得朝堂久久没有声音。

过一会,止不住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一下炸开了锅。

“这..前元皇帝死了?”

“徐达大将军威武!”

“狗娘养的鞑子,真想去前线带兵啊!”

“此真乃大明之幸啊!”

“呜呜呜,那昏庸皇帝终于死了,爹,你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诶...”

“大明万岁!皇帝万岁!!”

蓝玉止不住高呼。

很快,满朝都在不断重复这句话。

“大明万岁!皇帝万岁!!”

“大明万岁!皇帝万岁!!”

“大明万岁!皇帝万岁!!”

辰时已到,阳光不偏不倚地打在奉天殿门口。

朱元璋享受着这份荣耀。

从今天起,大明真正摆脱阴霾,如初生之太阳。

大明百姓也摆脱近百年的痛苦统治。

朱元璋站起身。

满朝文武皆闭嘴噤声,满眼期冀地看着他。

朱元璋目光看向北方。

“他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据说蒙语‘妥懽’意为‘铁锅’,如今这口锅终于知道顺应天命,退避大明而去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