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宜根据现代的规章制度并且结合当下的真实情况,制定了不少新的法律条文,然后创办了报纸,作为官方发声的喉舌,将新的法律条文以及新颁布的各项政策都通过报纸宣布出来,让普通百姓能够迅速的得知官方的政策。

之后也有其他民办报纸崛起,比如专营小说故事的故事会,以及深耕八卦的八卦奇谈等等。

总之,民间的各行各业正是百花齐放之时,因此各种人才都十分稀缺,苏宜也顺势开放了百艺院以及启蒙学院。

启蒙学院就是专门启蒙的,定位相当于现代的小学和初中,意在让人脱离文盲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行列。

上学的学费由财政部拨款予以减免,就算是贫困家庭,也能够供得起,如果实在交不起学费的话,可以上报核实之后直接免除学费。

苏宜本来是想让启蒙学院直接推行义务教育的,但是国力不允许,只能先算了,但是她也强制规定了所有到了年龄的孩子,不分男女都必须上启蒙学院,并且顺利的拿到启蒙学院的毕业证。

从启蒙学院毕业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目标,考取百艺院的不同学科了。

百艺院包含了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的各行各业,想考公务员的就要考入百艺院的仕院,想研究农业的就要考农院,想经商的就考经济学院,想考法律的话就考法院。

一开始,对于苏宜将儒学与其他奇淫巧计相提并论,朝堂大臣们是反应最大的,但是当时的苏宜已经执掌大权七八年了,登基的时间也有了三四年,早就有所准备的她直接拿出了自己私底下培养好的专业人才,然后取代了那些提出异议的官员的官位,让他们回去吃自己去了。

一段时间后,大家也终于明白了,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员去做,是一项多么能够提升效率的决策。

那些只会死读书的官员们并不一定都适合自己如今所处的职位。

为此,苏宜又觉得,想要当官的人直接考仕院不太合适了,应该先学会了专业知识,然后再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考入仕院,进行统一的公务员素质培养,然后再各司其职,

苏宜知错能改,迅速的改了学制,另外还特别增加了科学院,作为百艺院的另一个上级院校,让想要终生钻研某一行业的人,才能够在科学院中专心深造。

不过不管是仕院还是科学院,想要成功考进去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前者是因为大家对于官员的向往,后者则是对个人的天赋要求很高。

随着学院的推广,民间的工厂公司也慢慢的对自家工人员工的学历有了要求,从一开始的启蒙学院毕业证到百艺院的毕业证,要求越来越高了。

苏宜考虑到有些年纪大了的匠人,让他们重新回去启蒙,然后考到启蒙学院毕业证还是挺困难的,所以开放了考取百艺证书的特别通道。

从事某行业三年之后,就算没有启蒙学院的毕业证或者百艺院的学生身份,也能够考取该行业的初级证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