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打算明天就把婚礼办了,后天就回去班,我这次是请假一天,串休两天。”
秦学兵特意请了一天的婚嫁,这个时候请假是没有工资的。
别说结婚,就是年假都扣工资。
“你这孩子,你倒是提前几天和家里说啊,也能有个准备。一会儿你姐回来,让她把你姐夫喊来,一起合计合计。”
这个时候结婚非常的简单,基本100块钱以内完全解决。
农村结婚的主要花费就是酒席,基本一个村里面,关系还过的去的,都会来吃席。
这个时候的碗筷和桌椅板凳都是从左右邻居借的。
“妈,我就想找咱们自家人一起吃个饭,认识下,不想操办。”
农村如果正常操办,起码也要3天的时间,第一天把一些帮忙的人请来,研究菜品,采买材料。
第二天才是正常开席,第三天要答谢这些帮忙的人。
这三天的酒席消耗非常大,如果来的人少,酒席质量一般的话,也需要50元。
可是大多数来吃席的人都是拖家带口的,吃席是全家出动的。
弄不好一张桌子一家人都坐不下。
收的礼钱极大概率无法支付酒席的花费。
“嗯?那哪行?娶媳妇不操办,那叫娶媳妇吗?咱们家又不是没人了,干嘛不热热闹闹的办一场?”
秦母可不愿意自己儿子结婚了连个动静都没有。
在秦母看来,自己儿子在村里的年轻人里面基本是最优秀的。
现在一个月50多块钱的工资,就算村支书也赚不到。
不趁结婚的时候好好张扬一下,岂不是浪费了这个机会。
“太麻烦了,折腾好几天,收的礼钱连酒席钱都赚不回来,没啥意思。”
秦母看儿子不开窍,直接把儿子拉到一边,悄悄说:
“你是没啥意思,你怎么不想想你媳妇呢,人家嫁给你,你连酒席都不办?你啥意思?”
“媳妇,咱妈说不办酒席,是不尊重你,你啥想法?”
秦学兵直接把亲妈的意思给说破了。
郑娟是一直生活在城里的,对于农村的酒席不是很清楚,城里结婚就是关系比较近的人一起吃个饭就算完事了。
再加她和郑母都不是那种特别注重形式的人。所以她也没觉得不办酒席有什么不好的。
“妈”郑娟先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喊了声。
然后继续说道:“其实酒席这个事儿不办也好,学兵说的也对,里里外外忙活好几天,结果还是赔钱,还不如咱们就这样了,反正日子是我们俩人过的,外人怎么想不重要。”
说完还含情脉脉的看了眼秦学兵。
就在这个时候秦学兵的姐姐秦学文回来了。
“妈,今天供销社有鱼,我买了两斤回来,一会儿炖鱼吧。”
“这几位就是弟妹,婶子,还有光明小弟吧。”
秦学文把鱼放到灶台之后,就和郑娟她们打招呼。
“这是我姐秦学文,姐,我就不给你介绍了,你都认出来了。”
秦学文介绍过后,秦学文礼貌的和郑母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拉着郑娟夸起来了。
“我说学兵这小子这两年都不相亲,原来这小子眼光这么高?”
秦学文拉着郑娟就是一顿夸,把郑娟夸的都不好意思了。
“学文,你回去把惠民叫过来,商量商量你弟弟结婚的事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