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棣的要求下,三人很快就来到了第三层,这里就是存放喂猪的书籍。
通天塔的存放规则,越常用的东西,存放的楼层越低。
朱棣将养猪的书籍,竟然放到了第三层,这说明养猪书籍,是常用的书籍之一。
对此,朱棣表示很不满,一方面朱棣认为这些书籍名字,应该把猪改成豕,用来避嫌。
另一方面,朱棣觉得养猪这种学问,根本无用,竟然会被放在这么低的楼层,实在是浪费资源。
但是当朱棣来到三楼之后,整个人完全呆住了。
只见整座三楼人山人海,与十八楼的冷清截然相反。
在这里看书的人,实在太多,朱棣一时之间竟然挤不进去。
看到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屋子里看书,朱棣有些傻眼,他扫了一眼书架,发现就连书架的书籍,竟然被人一扫而空。
哪怕是他想要看看这些人看的什么内容,都没有机会。
让朱棣更为吃惊的是,这些读书人当中,竟然有相当一部分是大明人,当然在这里的外国人也不少。
不过这和自己想象大相径庭的一幕,还是让朱棣难以接受,他气愤的说道:
“这些人还算的是读书人吗?”
“简直是有辱斯文,斯文扫地。他们看这样养猪的书,难道以后真的打算去养猪吗?”
“来这里看书的人,当时打算养猪去了,要不然来这里干什么?”
朱棣话音刚落,旁边就有一名年轻人回怼道。
朱棣瞪大着眼睛,不敢置信道:
“你们身为年轻人,这样做对得起孔圣,对得起供你们读书的父母吗?”
“什么读书人?我们只是平凉城普通百姓罢了。”
那名年轻人却是随意说道:
“再说我们读书,跟孔圣人有什么关系?我们学的又不是孔圣之道。”
“读书写字是我们平凉城的义务教育,如果年轻人在平凉城不认识字,不会写字,出去惹人笑话?”
朱棣蒙了,义务教育?
所有平凉的年轻人都能读书写字,这怎么可能?
这平凉人口百万之数,哪怕只是年轻人,也要在三十万左右,如果这些人都能读书写字,那就实在是太恐怖了。
要知道整个大明的读书人,也不过就是这个数,只是一个平凉城就能抵得大明了?
想到这,朱棣的呼吸有些急促,再次询问道:
“你是说,你们平凉城几十万年轻人都能读书写字?这怎么可能?”
“有什么不可能的,自从肃王殿下就藩,这平凉城的义务教育就已经被定下来了。”
“我们这一辈人,都是义务教育的受益者。”
年轻人说到朱瑛,眼神有些狂热,看得出来,又是朱瑛的粉丝。
“可即便如此,你们既然认识字,就应该做一些文职类的工作,为何非要来养猪呢?”
朱棣还是不能理解,这些年轻人的心思。
“文职?那才能挣多少银子?”
“养猪才是正途,杀猪才能发家。”
年轻人满脸不屑,对朱棣的话嗤之以鼻。
“我一个同班同学,前几年养猪,三年时间,挣了十几万两银子。”
“去干文职,有什么前途?”
朱棣只感觉自己听到了荒诞不经的话,震碎了自己的三观?
杀猪,能发家致富?
猪肉他又不是没吃过?东坡肉嘛!又腥又柴,有什么好吃的?
难道羊肉牛肉不香了吗?平凉城的人,竟然喜欢吃猪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