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最后的处理结果是。

胡惟庸罚俸两年,剥夺参政之衔。

比起杨宪所报的罪名,脚踩圣旨,口出妄言。

这个处置可以说是轻拿轻放。

两年的俸禄不算什么,头衔被剥夺也不算什么。

只要胡惟庸依旧在中书省办差,这些总能够回来。

没过几天,胡惟庸就走了。

“我胡惟庸办案的本事,不比他杨宪差。

这次,我定要让把他查个底朝天!”

胡惟庸留给李善长这么一句话,就找了个外出公干的差事,直奔扬州!

扬州城内。

相比于洪武初年,这里可是大变样。

从最开始的十八户人,到现在的人口众多和繁荣。

周围的一切,无不彰显着杨宪治扬州的功绩。

然胡惟庸不这么想,他打算从扬州府衙开始。

那里是杨宪近年办公的地方,一定有线索。

越人半步是天才,越人三四步,那就有猫腻了。

身边便服的他,牵着马来到府衙门前。

破旧的大门,现如今变得气派。

门口还有两个大石狮子。

站着值守的侍卫,穿着崭新的衣服,不再如昔日破旧。

“劳烦兄弟进去禀报一声,就说胡惟庸拜见。”

底下办事儿,有相应的规矩。

胡惟庸并没有拿出自己做派,而是和颜悦色地说道。

门口的人瞧着对方气质不凡,立刻跑进去禀报。

随后,就将人请了进来。

如今扬州的主薄卢明义,端坐在椅子。

而胡惟庸则是在一旁逛着圈,显得很自在。

一方面,京官大一级,他又是中书省的。

另一方面,这个扬州知府,还是个代理。

“我这一路走来,扬州变化颇多。

不过这治理的功劳嘛,都被杨宪夺走了。

现在的他在朝里如日中天,而你卢明义,只能在这里当个代理知府。”

此话一出,卢明义更是如坐针毡。

陷入了两难的决定。

这两人在中书省如同水火的消息,也传到了扬州这边。

卢明义依旧保持着沉默。

“当然,我知道你依然惧怕这杨宪。

担心你说了什么,会传出什么风声。

我实话告诉你,这次我是奉旨调查,朝廷对于扬州的快速发展颇有不解。

两年之内,耕地全部恢复。三年之内,扬州就大获丰收。

朝中人虽不全会种地,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

胡惟庸虽然是奉旨,不过调查扬州只是诈卢明义。

不但没有旨意,他自己也是私下过来的。

扬州一边之地,官场消息闭塞,卢明义哪里知道这些。

自然信以为真,心中蠢蠢欲动。

胡惟庸见对方动摇,继续说道。

“其中还要很多疑点,例如扬州城的流民收拢。

为何在返乡后,依旧会有人选择外逃。

如果扬州真的有折子里那么好,这些人为何要背井离乡?

底下的老百姓们,只要饿不死,谁也不会逃离自己的家乡。”

这些情报,都是胡惟庸一路调查的,中书省收集的。。

不过证据不够齐全,只是部分地方,不能代表全局。

“这,这你们你知道?”

卢明义有点不安,毕竟折子里也有自己一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