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益并未觉得自己的出现会引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

他只是知道,这趟旅行的真实原因,或是逼迫他提前出山寻找天命之人的真实目的,只是由于,那座屹立千年的万里长城,似乎出现了松动迹象。

被困于长城之外的妖魔一脉,蠢蠢欲动,如果不加阻止,终会导致天下大乱。

这是伯益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

而天下苍生的危险源头,就是那些可恨的妖魔异兽,如果将它们尽数斩杀消灭,就能使人族世界欣欣向荣,繁衍生息亿万年。

老顽固思想的伯益并不知,自己虽然活的久,却没有和这个时代与时俱进。

长城之外有妖魔蠢蠢欲动,他固然为人类担忧;可经历许多年发展繁衍的人族,已经和古时期那些只知道啃树皮的蛮人不一样了,他们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文明,更衍生出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庙堂朝廷,门派江湖……

相比之下,从前人族生存条件的原始与无奈,人类世界如今已经完全有抵御异兽妖魔的力量。

而伯益眼中唯一的所谓天命之人,很多年后得到证实,能够称为“天命之人”的那颗花果山孕育灵石,也并非只有伯益认为的唯一一个。

伯益北,楚宁南下。

他们似乎注定会在某一时刻见面,这其中唯一会产生的变数,只在于二人究竟想不想见到彼此。

当然,他们并没有察觉,二人的这趟旅程中竟然会出现他们的影子。

楚宁南下返回龙河镇。

离开江州后,来到风水郡。再往南出风水郡穿过那片楚宁走了无数次的林子,就能找到在外界看来,隐藏在丛林深处的龙河镇。

楚宁一边行走,嗓子里吹着口哨,酒葫芦里的酒似乎永远喝不完,成为举人后,少年心情也跟着畅快多了。

虽说三年后还要去参加殿试,但那也是三年之后的事。

与科举考试不同,殿试地点必须设立在京城,而且由皇帝陛下亲自出题,亲自主考,那些在乡试中身为一方主考的礼部官员,更没有机会为皇帝献言献策,至于举恭廉一说,更是无稽之谈。说白了,最后一次殿试最为严苛,大家比较的都是硬实力,看的都是真才实学,容不得半点走后门或侥幸情况的发生。

这也就意味着,一些乡试中使用特殊手段获得举人名位的学子,会在殿试考核中被无情的刷下来,名落孙山不说,更可能遭到周围人诟病,怀疑当初科举成绩的真实性。

毕竟,买通考官,晋升举人或由州郡、县镇选拔出来的恭廉子弟,名不副实,最后发现买官贿赂,揭发检举者都能获得官府一笔数目可观的奖赏。

这一举措,也为那些真正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晋升等人行列入朝为官的学子,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楚宁家底厚,还有个牛逼哄哄的儒家师傅教学,只要好好跟着学,荀师一定能保证楚宁日后的晋升道路顺风顺水,考不中,反倒是最奇怪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