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是这样。

至于为什么人们会普遍认知僵尸是蹦蹦条条前进的。。。。

而最前方赶尸人手中总会拿个铜铃,也并非传说中的御使鬼神,而是要求活人避让,毕竟是尸体,还是有些许忌讳的。

应当注意的是,赶尸人因与尸体为伍,又为防止尸体腐烂,常在深夜行进,故而在人们心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常常避之不及。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富人情味,温情的行当。

在古代那个相离即永诀的大环境下,对于那些远离家乡万里,为家人生计拼搏的南疆人士而言,在他们客死异乡后,能让他们回归故土,让妻子孩子再见自己一面,让自己能埋葬在自己熟悉的故乡山水之间,唯一的办法,就是这些赶尸人。

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这是每一个古代中国人的执念。

而这些行进在山间小道之上,用自己的双肩扛起沉沉尸身的人们,恰恰是承担这份执念,连接生与死距离的人。

这是一场葬礼,从异乡的血汗辛劳起步,竹竿吱呀,铜铃叮当,一路跨过曾走过的山山水水,再转一遍用脚丈量过的山间小路,再沐浴一遍养育自己半生的故乡长风,以妻儿的一声啼哭为终结,再轻吻一次家乡的土壤,恰如一个轮回。

人去,尸回,让你再握一遍我的手,哪怕已经冰凉,让孩子再认一遍自己的父亲,哪怕依旧懵懂。

生与死的教育就在这一盏铜铃,两根竹竿之间,巡回往复。

铜铃叮当,断不了多少故土万里悠悠月明异客愁。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