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昌乐九年四月初,昌乐年的第三届武举省试在兵部的主持下,与燕京城西三十里外的虎奔坡下召开。

虎奔坡位于太行山山脉北部的起始之处。自大景定都燕京以来,就在此处建起了一座高达三米有余的点将台。凡有大军将挥师南下,皇帝与三军主帅便在此台上击鼓点将。

据闻,时太.祖皇帝负手立于台上,镖旗大将军姜承奉在侧,台下二十万幽州骑旌旗招展,昂然肃立。

太.祖环视审阅之际,忽觉此处山势如虎卧欲奔,遂为之名曰:虎奔坡。

因正逢南方楚汉两国正式开战,大景边境战事暂歇,幽州骑大军班师回朝。镇国大将军姜逢春刚抵达燕京不过几日便赶上今科武举,昌乐帝下令,叫他任了省试主考。

消息一传出,今年的武举顿时就较往年热闹了许多。

姜家在整个大景境内武人心中的声望之高,由此可知。

止戈也被任命进去当了个监考官。

考试一共持续了将近半月。前五日在外场考武艺,共拳脚、骑射、挽弓开弩三门,每考完一门歇一日,三门考完又歇五日。后三日考程文,分策问与兵书墨义二门,也是考一门歇一日。

考试结束之后,就是阅卷和殿试。不过这些就跟止戈没什么关系了。

她与舅舅姜逢春一道回到燕京城里,先老老实实进宫问了安,用过一顿饭,才终于能打马回府。

回到府中第二日,止戈晨起在院中耍了一阵枪,抬头时见天边朝霞粉艳如锦,脑中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未来夫婿,那小状元谢连衡来。

谢状元生得好看,尤其俊面飞红之时,如同白玉生烟,着实与这云霞一样漂亮。

止戈想了想,招来院内婢女,问道:“谢连衡可是授官了?”

自从止戈回京以后,皇后又赐了两宫女过来。一个叫青画,一个叫青书,比着前头两个取的。

原先的青歌青舞,前者胆小谨慎,后者灵动活泼。新来的两个刚至府中,都是低眉顺眼的,倒暂时看不出是个什么性情。

今晨守在院中当值的,领头就是新来的青画与青书。两人正捧着巾帕与茶点在旁候着,听了止戈发问,青画一愣,青书却马上道:“是,半旬前下的任书,谢状元如今任从七品殿中侍御史,已在任上了。”

止戈随手扯过她盘中汗巾抹了把脸,点头说:“不错。”

却不知是说的这官不错,还是她答的不错。

擦完将帕子放回去时,止戈又对青书说了句:“替我下张帖,邀他旬休时过府上来。”

青书恭敬应诺:“是。”

止戈回屋用了热汤,换了身劲装便出门往姜府去。

她到时,姜逢春正在门口将要上车,见止戈匆匆而来,不由失笑:“这一大早的,你来做什么,我正要上朝去。”

止戈道:“您去吧,我就来看看舅母——和我那两匹草原马。”

姜逢春面皮微抽,道:“……胡言乱语。什么你的马,那是我家的马!”

止戈充耳不闻,只摆了摆手便头也不回地纵马奔入府门。

姜逢春站在门口骂了一句,然而正事要紧,也只得先转身上车往天奉门方向去了。

姜府对于止戈来说,是个比自己那公主府还要熟悉的地儿。从府丁下人到府中花草树木,乃至院里那条叫石球的小白狗,都是闭着眼睛也能认的。

止戈下了马,便直奔后面的女眷院落里去。姜府的下人不多,一路上下见着她,纷纷笑着躬身行礼:“殿下。”

姜家太夫人已经年逾古稀,平日里越发觉少,一大早便坐在正堂里,捧着一碗粥慢慢地吃着。听见声响,抬头看见大步走进来的止戈,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来:“止戈,来了。”

老夫人岁数大了,身体虽然还算硬朗,但说话已经不能十分清楚。她为了将语意表达准确,通常就说得一字一句的,非常缓慢。

止戈上前拱手行礼:“阿奶。”

老夫人笑眯眯地招呼她过来身边坐下:“用…早膳了没,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