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孙家的当家的也是五品的官员呢,这虽说比辛家老爷子低一点,可跟亲家的七品县令比起来却是要高不少呢这说明人家前途更好啊。”

小胡子八卦着别人家的事兴味大的很。

俞阅摸了摸额头的汗后悔没找把扇子带着,不然用着还能凉快一些:“正五品?那是挺高的,文官还是武官啊?什么职位?”

“这”小胡子笑了笑,才道,“咱们哪里能知道这些呢,反正是大官就是了。”

俞阅也没有追问,就散了。

他找了些自己想要吃的美食吃过了,又买了些给家里人的小物件,再去订了后天去杭州的船回去时都快傍晚了。

回了住处,他点了灯,看了会儿书热的冲了个凉又再加了盏灯,继续看书。

第二天吃饭后就去了鸡鸣寺。

以前老是听说鸡鸣寺求姻缘准求前途准求子嗣准。

反正就是求什么都很准了。

进去以后,买了香拜了佛,上了香,又捐了十文的香火钱,俞阅便打算回去了。

功德箱旁边的小沙弥叫住了他笑容可亲:“施主,抽个签吧。”

俞阅望着小沙弥的光头,没有动,而后,在去寺庙里不知从哪里传出来的诵经声里,摇了摇头。

他感受着周围人来人往的热闹,突然有些不明白,他怎么就到了这里。

他向来不信佛的,无论是县试府试院试还是科试,他都不曾从任何一个僧道那里求过一次顺遂平安。

小沙弥拿着签筒起身,摇了摇,把签筒里的竹签全都摇出来一些,向着俞阅身前一递,笑道:“施主抽一个吧,我这里解签不要钱的。”

俞阅看着眼前的签,没有多出来哪一根,便伸手从右边的最底下抽出来了一根来,也没看,递给了小沙弥。

小沙弥接过以后,看了看,又回了原来坐着的位置,偷偷的低了低头。

俞阅注意到,他好像在低头看书。

过了一会儿,他走近一步,笑问:“可解出来了?”

小沙弥抬头,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解出来了,是个很平常的签,中上,你所求应该会有所得。不过”

“不过,也有可能事与愿违,发生不好的事?”俞阅反问。

小沙弥点了点头。

俞阅失笑:“你都不知道我求的什么,哪里知道结果呢?”他这么说,不是跟没有说没有半点区别?谁以后的路不是有希望得偿所愿,又可能事与愿违呢?

“我不需要知道你所求什么,你所求之事在你抽签的时候就已经定了,我只看签。”小沙弥认真答道。

俞阅笑了:“我都不知道我要求的是什么,又哪里有什么所求之事?”这不要钱的解签,原来是本事没到家,才不要钱的啊。

小沙弥有些急了,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有些像俞阅那些学习好,却不会给同窗讲题的样子。

他心情好了些,笑问:“我看你的样子,解签也没有你师傅解的好,要是解错了,或者不会解的时候,该如何?”

小沙弥认真的点了点头,说:“因着学艺不精,解出好签时便是准的,解出不好的便是不准的。”

俞阅:“”他一时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看着像是糊弄人的,深想却能明白里边的道理。

哪有什么人的命是定好的?

就如同前世,他从不觉得自己有读书做官的命,从心底里觉得自己的能力都在商事上,也为此钻研奋斗,最后赚了很多钱。

这一辈子的时候,他想要改变前世的命运,想着要去读书,也便真的考中了秀才,并向着举人努力。以后说不得就能做了官去,变成跟前世完全不一样的命运。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不是那个命,你便真不会是那个命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应该是哪种命了,为之努力了,你就真是哪种命了。

抽到好签便准,抽到坏签便不准,那其实在这小沙弥这里无论抽到好签还是坏签,都是好的。

这怕也是这沙弥的师傅能让他在这里给人解签,不怕坏了寺里的名声的原因吧?反正谁在他这里抽了签,不是高兴,就是没有不高兴,都是好的。

“那你说,我的签到底是准不准的呢?”俞阅问他。

小沙弥有些为难,如实道:“你这个签吧,准也准,不准也准。”

俞阅:“”这话听着像是禅语,其实就是个万金油,意思就是不好说准还是不准,单看自己怎么想。

说准吧,可能前途光明说不准吧,抽出来的签都不准了,那还抽签做什么?

俞阅笑问:“你法号为何?”

“无智。”小沙弥回答着。

俞阅经过这一茬,心情好了很多,笑着说:“九江府俞阅,谢过无智小师傅了。”

“阿弥陀佛。”无智称了一声佛号。

俞阅给功德箱里又投了两文钱,出了大殿,站在廊下。

鸡鸣寺是古寺了,香火好的很,高大的银杏树遮住阳光带来了凉爽,殿外人来人往的,一派热闹景象。

俞阅走下台阶,过去摸了摸银杏树的树干,这树怕是得有两人合抱这么粗了。

他一抬头,高大的树干也不知是有三丈还是五丈长,树枝伸的极广,金黄的树叶迎风而动,沙沙做响,几乎将这一座殿前的大院都荫庇了。

俞阅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世上的生灵,有优点,就有缺点,有好处,就有坏处。比如这树,自然是跟人不能相比的,可若他活的极为长久时,比起人的寿命又可多了几十几百年。

“年纪轻轻,老气横秋的,有什么气要叹的。”旁边突然传来了一道老者的声音。

俞阅转过头去,就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儒衫的约莫五十多岁的老者站在一旁,笑望着他。

这老者穿着看似平常,不过俞阅见过的人多经过的事多,一眼就看出了他身上的棉布是上等的精细棉线织成的。

除了衣着外,气度也很不凡,一看就是有地位的人。而且面色也好,精神也好,感觉是各方面过的极为好的人。

俞阅笑着施了一礼,道:“叹气便叹气,与年龄又有何关系?难不成只许老年人有烦心事,不许少年人有少年人的忧愁?您眼里的小事,或许就是别人眼里的大事了。”

老者微微怔了一下,像是没有想到他会有这样的说辞,而后笑了:“你这心思到也没错。”

俞阅觉得这老者面善,辩过他以后,又道:“其实原也没什么气要叹的,无论遇到什么,勇敢的去面对就行了,只是人难免都有感慨的时候。”

老者笑问他:“你是秀才?”

俞阅穿的也是儒衫,能被看出身份也正常,他笑着应:“赣省九江府的生员,不知大人是”

老者有些诧异:“您怎知我是做官的?”

“猜的。”俞阅应着,既然确定了对方是做官的,他便直言道,“可否问一下大人一些学习上的疑问。”

人家没有直接回答,他就没有直接追问。一般能做官,至少也是举人出身。他看这人像是个文官,才这样问。至于有些人有特殊的情况,可能性也小,就不看在之内了。

“你问。”

俞阅就问:“我看书时,有些学子很有才华,却落榜了,而学问才华不如他的却有中的。这有才华的落榜好几次,最后又能一举高中魁首,说明以前也是真有才华,哪又为何落榜?”

他读史书,读很多书,就会见过这种情况,才会来询问。

老者还以为俞阅要问的是对于课业上不解的问题,却没有想到问的是这些,意外之后就明白了过来。也对,再有疑问,他的夫子也多的是,不会跑到这里来问他。

“那你觉得又是为何?”老者反问俞阅。

俞阅考虑了一下,就回应:“文无第一,同样的文章,有些人就会觉得很好,有些人就会觉得不好。对于阅卷官来说,是否也是如此?”

其实这一点他能想到,只是想要从这位科举出身的文官这里得到肯定的答复罢了。

老者颇有深意的望了俞阅一眼,应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省的提学做过的文章著过的书,在那三年里都是大卖的东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大家都知道的事吗?俞阅想了想,他也没想出他们的夫子什么时候教过他们,要他们投本省提学大人喜好写文章,是他学习还没有好到要知道的程度,还是夫子们太过正直不想让他们失了求学的本心呢?

俞阅听懂了,施礼道谢。

老者笑了:“我看着,你这也不像是来求前途的啊。”

俞阅也笑了:“大人也不像是会来寺里上香的人啊。”

老者叹一口气:“家里孙女最近几天身体不适,大夫也没瞧出什么来,这才来寺里求个平安。”

俞阅顿了一下,知道交浅不可言深的道理,也没多说什么,只道:“愿大人得偿所愿。”

只说了这一会儿话的功夫,天就阴了下来。

眼看着要下雨的样子,一个身穿短打的下人模样的中年男子过来了,对着老者笑道:“老爷”

其它话也没有多说,意思很是明显,问他要不要回去呢。

老者看了看天,对着俞阅道:“有缘再见吧,希望能尽早看到你来京城考试的那一天。”

“那就借大人吉言了。”俞阅施礼。

眼看着这老者带人离开,俞阅望了望天,天上乌云厚重,阴得更重了,正想着是要回去还是要在寺里避了雨再走。

不想半路淋雨,他决定还是在寺里等雨停了再走。

一转身,却发现不远处立着一个年轻俊秀的公子。看样子,怎么像是在看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