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这一段路上,刘嫣似乎学聪明了很多,基本上没有在找过秦战的麻烦。

而且占也乐的消停,每天晚上都和黄月英花前月下的,这一路走的也是舒舒服服的。

只不过越是这样,秦战也就越加的小心。

建信侯刘敬,还有永安公主刘嫣,这两人指不定都没憋着什么好事儿。

随着距离长安城越来越远。

周围也逐渐的开始荒凉了起来。

是不是的还能遇到一伙山匪流寇。

只是在看到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之后,山匪还有流寇并不敢打队伍的主意。

穿越了上郡之后,送亲队伍终于抵达了马邑。

再有三天的时间,就能穿过雁门关了。

过了雁门关,就是关外的云中郡。

韩王信就是从这里叛逃到匈奴的。

其实韩王信的叛逃的主要原因还是刘邦自己的原因。

刘邦多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韩王信在马邑抵挡匈奴大军,屡战屡败,这才送信匈奴求和。

但是朝中之人却有人说韩王信这是意图谋反。

所以刘邦责问,这才彻底将韩王信逼入了匈奴的阵营,不然也不至于被围困于白登山。

不过这件事儿经过秦战的迁徙后向之后,觉得本身就又很大的蹊跷。

韩王信被迫投靠匈奴,也是有原因的。

刘邦初建汉朝,分封天下。

一共设有七个异姓王。

其中两个如今已经被除掉了。

一个是燕王韩信,如今被困长安,贬为淮yin侯。

另外一个就是已经被诛杀了的燕王臧荼。

有两人的前车之鉴在,韩王信得知刘邦亲率大军而来能不慌?

所以这才投靠了匈奴。

不过刘邦就真的没有杀韩王信之心么?

秦战估计绝不可能。

什么朝中有人进言说韩王信有意谋反,那些都是屁话,要是刘邦不相信,就算是朝中都在一轮又如何。

刘邦分封的七个异姓王,除了一个最弱小的懂事儿的长沙王之外,其余的更是没有一个幸免的。

后期,在刘邦铲除了这七个帮他打天下的异姓王之后,便有了“白马之盟”但凡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只不过刘邦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死后,吕雉执掌朝政,这个“白马之盟”就被仍在了一边。

这么说下来,其实刘邦早就有铲除韩王信的念头。

只不过韩王信跑得快而已。

但是最终也没有逃过一劫。

马邑县,从冒顿一统匈奴之后,这里就一直在直面面对匈奴的兵锋。

所以人口稀少,城墙破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