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刚亮,钟家请来的媒婆带着迎亲队,一路敲锣打鼓,奔着李家而去。

到了李家门口,媒婆抬了抬手,示意她后面吹吹打打的人停声,往院门口看去,见就两箱的嫁妆,脸上难看了几分。

临走时钟家交代了,要是嫁妆少,回去的路上就不用敲锣打鼓了,能省一半工钱呢。

比媒婆脸色同样难看的,则是李三诚和赵氏。

两人看了半天,也没见钟及罗的身影。

之前两家都说好了,钟及罗会亲自来迎娶自己闺女,可如今,新郎官呢?

来的除了媒婆,和一些搬东西的人,就是一辆马车。

马车看起来倒是还可以,朱轮金缨,顶上还有一圈红色绣鸳鸯帷幔,看起来还算气派就是了。

可是男方来迎亲,新郎官连人都不来,是怎么个回事?

媒婆见他们面色沉了下去,捧起笑脸来解释道:

“哎哟,李家二位,今天大喜的日子,你们黑着一张脸是什么事儿啊。你看看,这些人,可都是钟家带来的,还有那些彩礼,五箱子呢!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啊。”

媒婆的意思很明显,你们就两箱子嫁妆,也好意思拿得出手。

来李三家凑热闹的众人也都听出不对劲来,纷纷噤了声。

李三诚指着马车就要发火,却被李家老太拽了下去,小声道:

“儿啊,乐乐嫁的可是有钱人家,又是个读书人,心气儿高点没毛病。这也不是啥大事,你看那轿子多气派,已经够可以了。大喜的日子,能忍忍就忍忍吧,别闹了晦气。”

见李三诚和赵氏面色没有缓和,甚至还要吵架的样子,媒婆甩了一把手中帕子,再次笑道:

“你瞧我都给忘了,钟家说了,现在天寒地冻的,怕儿子一路辛劳受了凉,影响来年考秀才,就在家里等着了。为了补偿,怕新娘子受凉,你看这轿子里,都放了好几个手炉呢!你看看,足够表明钟家的心意了。”

说着,媒婆掀起轿帘,里面一左一右整齐的码放着两个手炉。

座上两个,脚边两个。

这什么情况,大家心里明镜似的。

连炭盆都没有。

手炉暖和是暖和,可大喜日子,哪有新郎官更暖新娘的心啊。

李三诚攥紧拳头,一肚子怒火憋得心口疼,终究还是忍住了。就这样吧,好歹还有手炉子不是,今日若闹事,没脸的也是自家。

赵氏心中怒气腾起,烧得比灶房的柴火还要旺盛,却被李三诚一个眼神警告,生生憋了回去。

这么多村民看着,这轿子都到家门口了,难不成闺女还能不嫁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