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快的改变一个人阶层的方法。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士农工商四民,其中士排第一。

读书,就是成为一个士的最快的方法。

但是读书是痛苦的,这种痛苦赵曦经历的两次,第一次就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第二次就是现在,一个四岁的孩子被三个有志不能伸的夫子每天调教,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美丽的。

赵曦现在已经能出口成文了,毕竟每天都要求背诵各种诗词古籍,就是一个石头都能给熏陶成文曲星坠落。

宋代的这些文人在学问一途上固执到了极点,错一个字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可忍受的。

终于在赵曦第20次将语义理解偏了被范仲淹和富弼联合训斥后就忍不住了,

“范公,您看这句话,“德不孤必有邻”,我是这样读的“德不,孤必有邻”,您是这样读的:“德不孤,必有邻”。说也不知道孔夫子当年如何读的,为啥您就认为本王读的是错误的呢?”

赵曦一句话问的范仲淹和富弼冷汗直流,就连一旁喝酒的欧阳修都放下酒壶走过来。

“小子,你这是狡辩,从古至今都知道这句话是怎样读的?为何到您这就成这样子了。”喝酒的欧阳修是最清醒的时候,所以一语中的。

“那欧阳公本王写一句话,您看看要如何读?”

说完赵曦用笔在纸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用手示意三位看看。

范仲淹看了一遍直接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欧阳修也说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富弼没有说话,但是脑袋里也有了好几个句子,都一样的字但意思就是不一样。

赵曦也不答话,又在纸上写了一句话: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三人都学精了,谁也没有先说,而是在嘴里默读。甚至想到了古代传下的典籍,有多少是这样的。每人一个翻译、一种语气。那意思完全就不一样。那浩如烟海的典籍又能有多少,将古人的思想给传承下来。

赵曦没有说话,在纸上画下了几个标点符号。

对着他们三人说:“这是本王这几天想出来的一些东西,

这是逗号:主要用来断句。这是句号代表一句话说完。这是省略号……”

三人捧着这些简直如获至宝。后续的事情发生就很有意思,是赵曦没有想到。

三人拿着就去了仁宗那,先是说出了那两个经典句子,让仁宗想的头昏脑涨。随后抛出了秘籍。直言这是解决我大宋典籍错解的法宝,恳求陛下能让他们三人主持修缮古籍。

在仁宗听到这本秘籍是自己那个儿子发明的,直接传召,开头就问:“荆王,你是如何发现这些东西的。”

赵曦打定主意不想在上课了,尤其是这三个人的课,太痛苦了,于是也很光棍的说:“父皇,这是儿臣背课文中发现的,主要是范师和富师打手板太疼了。”

仁宗很高兴,范仲淹一行很羞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