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尔沃回到白树大道时,曼彻斯特也来到了蕾蒂在莱斯菲尔德的宅邸。

就像他对科尔沃所说的一样,他跟蕾蒂都有明面上合法的工作和身份,只不过很少会跟机械之心的其他成员提起。

在其他普通人严厉,曼彻斯特是一名成功的冒险家,在二十几年前中的拓荒运动中通过淘金、矿产、畜牧等行业积累了巨额财富。而妹妹蕾蒂则醉心于博物学、考古学,借着哥哥的财力收集了大量古代文物。

但实际上,这些古代文物往往都与4000年前那一次长夜有关。

艾诺伦的魔法史实际上是一部断代史,从第一个咒语被发现,到如今形成广阔甚远的体系,其中历经了几个王朝的覆灭,这些王朝对魔法或充满敌意,或暧昧合作,但从未有过一个国王正面否认魔法存在的正当性。

于是,历史学家、魔法师们结合魔法发展的特点,将这四千年的历史按照当时的世俗政权分成了几个时代。

首先是魔法初生的阿特留斯“神王”时代,当时的阿特留斯王大力发展魔法,用宗教成员和“朝圣者”武装自己的军队,在北大陆上恣意纵横,把旧艾诺伦国的疆域扩展到北至冰原之海,西至夜伦山脉,成为当时北大陆最强大的帝国。

在传说中,阿特留斯大帝甚至组织过对西大陆沙漠的探索,想要寻找传说中的上古神国,欧瑞迪科帝国。

阿特留斯的统治持续了接近半个世纪,疯狂的扩展和教会权利的失控使得帝国财政迅速恶化,在他继位47年后,民众发起了起义,推翻了他的统治。

而在这个过程中,阿特留斯一直依仗的教会选择了袖手旁观。

“神王”时代结束后,艾诺伦迎来了长达500年的混乱历史,一个接一个的国王即位,又被后来者刺杀;一批接一批的内阁组建,又迫于新王和教会的压力解散。

在这个时代里,战争大大拖慢了生产力的发展,而魔法则因为失去制衡逐渐变得疯狂。

传说中,在这个时代出现了7位最接近神的天使,他们为了神的权柄在陆地上争斗,最终在一场无人知晓的战斗中陨落。

或许还有天使幸存,但很快人们已经不再关心,因为“银手”诺德在一片混乱中组织起了他的军队,依靠从西部草原带来的马匹和精锐的羽翼骑兵,逐一整合艾诺伦割裂的势力,并最终捧起了王冠。

诺德即位后,在教会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依靠残暴的法令征集了整个艾诺伦超过一半的青年人口入伍,并发动了对教会的袭击。

他们依靠纯粹的力量、依靠不计代价的消耗战战胜了当时极端强大的魔法,逼迫教会的势力退出世俗政权,从此教会失去了直接干涉内政的权利,而“神权”与“人权”也彻底割裂开来。

在最后一战中,诺德亲手斩下了圣夜教会大教皇的头颅,并将其高悬在以神名冠名的卡冈图雅教堂大殿上,整整一个月没有取下。

因为这段历史,人们把这段混乱的时期称作“无头君主”时代,既是对这个代表性事件本身的描述,也是对500年混乱的一个总结。

“无头君主”时代之后,希斯王接替诺德执政,“晨光学派”诞生,艾诺伦国进入了稳定发展期。这段时间的史料最为充足,文物保存最为完善,教会和世俗政权和平相处,生产力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堡垒、骑士、贵族……小说中常常出现的这些事物就产生于这个时期,那个时候的艾诺伦借着魔法和土地的红利,外加断断续续几百年的温暖气候,农业、铸铁业、手工业都得到巨大的发展,并开始产生了大规模商业活动的雏形。

对于喜欢跌宕起伏剧情的历史学者来说,这段持续了近千年的时光可以说是乏善可陈,为了纪念开启这个时代的希斯王,他们将这段时期命名为“白龙庆典”时代----希斯王在即位仪式上自称“白龙”,称诺德为“黑龙”。

但繁荣中往往隐藏着危机,“白龙庆典”时代的最后一名贤王阿尔瓦退位后,一直酝酿着反击的教会隐秘地发动了袭击,先是刺杀了即将即位的新王,然后用魔法扶植自己的代理人上位,并在议会和民众都无所察觉的情况下,空前地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这个过程被称为“傀儡时代”,持续了整整两百年。两百年间,唯一意识到问题的“晨光学派”进行了无数次斗争,但因为本身对魔法的掌握有限,他们几乎无力抗衡教会已经培养起来的魔法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