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导致相当部分的底层贫民,既没有享受到教会福利,又受到所谓信仰的约束。
一来一往,脱离正神存在的信仰就出现了,也就是教会所说的邪教。
这些信仰大多数没有依据,但其信徒仍然乐此不疲地进行种种怪异的宗教活动,最可怕的是,他们的祈求往往会获得回应,虽然这样的回应大多数都并非善意,殉神者也因此而诞生。
从机械之心掌握的完善资料来看,殉神者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而是像曼彻斯特所说,按照其掌握的魔法力量进行评定。
最低级的殉神者仅仅是失去心智,不具备任何操作魔法的能力;相对高级的不仅仅身体会发生异变,且会因为诅咒的力量,随机获得种类丰富魔法力量;至于拜伦威斯那样的顶级殉神者,则已经极度接近神的权柄。
这个过程就像抽奖一样,并不会因为堕落的原因而产生明显的导向性。
一个被精神系魔法污染而堕落的殉神者,获得的可能是治愈系的能力;而反之,在练习治愈系魔法过程中堕落的侍者,获得的可能是强大的攻击系能力。
所以,在处理有关殉神者的事件时,首先要做的不是集结队伍,而是给他充分的时间,让他的能力在不断的猎杀中暴露出来,从而进行充分准备,提高任务的安全性。
真是冷酷无情的手法啊。科尔沃不由感叹。
“从这上面的内容看,三大系魔法似乎并不仅仅是它们的名称那么简单?”科尔沃问道。
“继续往下看,有关教会的介绍里。”曼彻斯特指了指笔记,说道。
因神而得的魔法被分为攻击系、控制系和治愈系,但其实魔法的性质并不完全能体现在其所归属的系列中。比如治愈系魔法中不仅包括单纯的治疗,还有类似“镜像”、“亡灵复生”、“僵尸”这样与“治愈”完全不搭边的魔法。
实际上,这并非因为教会对魔法分类学研究的短缺,而是他们在充分分析魔法本质属性后,按照已经约定的规则所进行的最简归类。
还是以镜像为例,根据研究,镜像的实际作用过程是基于对施法者本身行为、肉体结构的模仿,借助神的力量短暂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形象,其本质在于对血肉的控制。
所以从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可以简单的总结:
直接借用物质创造实体进行攻击的,归类于攻击系魔法;
借用物质或精神,对被施法者形成控制效果的,归类于控制系魔法;
直接作用于人体本身,且对人体发生相关作用的,归类于治愈系魔法。
魔法系别的名称是从远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在当时,“治愈”、“控制”这些单词并不具有如今的意义,甚至只是一个代号。但随着时间推移,各个系别中最常用的那些魔法开始成为系列名称的代表,再往后发展,就融入了人类的语言中,变成了常用词。
简单来说,就像旧世界常用的“囧”字一样,它本身其实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但高频率的使用场景扭曲了其真实含义,最终固化下来、形成了全新的词组。
这是所有人类语言发展中必经的阶段。
科尔沃在旧世界时本身就掌握了三种语言,对这个过程还算能够理解,他继续往下看。
“除了系别,魔法还被细分为科、族、种,比如控制系魔法中包含精神控制科、恐惧族、“回头”,构成了完整的分类。
魔法按照对神性和人性的综合要求,被线性区分成了从1到10的十类魔法,他们实际发挥的威力不因施法者的神性而改变,且1到10类魔法的提升过程中威力的提升并非线性。
比如已知的8类魔法“狂饮”,作用是让人无法抗拒视线中出现的酒精饮品,在战斗中所能够发挥的效果甚至不如一个最普通的“缠绕”,而“陨石”作为九类以下最强的攻击系魔法,效果可能是二类“寒冰箭”的数千倍。
除此之外,在浩如烟海的魔法中,除了具有很强功能性并且经常被使用的那些,还存在着一些效果奇特,几乎无用的魔法。
比如“母鸡畏惧”,会让被施术者在看到母鸡时陷入狂乱;“回答”会让被施术者在听到自己的名称时必然站起身回应,但名称必须以三段式结构描述,且仅指向被施术者一人。
这些魔法有些就是纯粹的无用,但也有些十分有趣,常常出现在马戏团、滑稽表演中,被称为“神的玩笑”。直到今天,还偶尔会有人因为在睡梦或醉酒中无意颂念咒语,而把自己变成一只萨特山羊。”
科尔沃饶有兴致地看着对魔法的介绍,这段文字填补了他一直无法释怀的缺憾。
他想起了旧世界的一个笑话,科学家发现,狗的左脑控制左半部分身体,右脑控制右半部分身体----与同是哺乳动物的人类正好相反,基于这个重大发现,他们还发表了SCI文章。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科学家才意识到,在进入扫描仪时,人类是躺着进去的,而狗是趴着进去的,他们把狗的大脑的位置搞反了。
科学研究尚且如此,一个完整的魔法体系,不可能不出现类似的乌龙。
这才是一个真实的魔法世界!
看到暗暗偷笑的科尔沃,曼彻斯特无奈地叹了口气。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