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的家事告一段落后,祠堂彻底成了村民的分家办事所,连着十日才又关门,青山村也从五十七户人家变成一百三十六户。
随着分家的进行,青山村村东到村西之间的空地被村里人作为宅基地陆续买了个干净,就连村西最里刘策家正前面的空地也被一家人定下。
在此期间,村里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赶得上过去青山村几年事情的总和。
村长家作为最早一批分家的代表,这时候倒是有点村长的派头,和平解决分家的事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去各家催进度。
期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将整个青山村分家推上高潮。
田家老太大闹祠堂,死活不让她家老大分出去单独过日子,而她儿子竟跪在祠堂不走,坚决要分家。
村长很难办,好在有着众位族老在一旁兜着,这事情倒比刘家的事处理得妥当。
紧随着这件事后,一些原本还在犹犹豫豫的人家开始大量涌入祠堂,排队等着村长给他们落实分家的事情。
随着分家达到高潮,建房也开始陆陆续续动工。
青山村有个传统,但凡村民建房,来相帮的乡亲是不收工钱的。但随着越来越多人家开始搭建新房,愿意出来帮忙的乡亲却越来越少。
很多人一边要忙着农活,一边还要操心自己家分家的事,根本没有空余时间一直去从早到晚免费帮人。加上建房又是重体力活,连着几日下来,帮忙的人中就有人不愿意去了。
村长的小儿子张北的新房不日就要完工,却也不得不面临无人帮忙的尴尬境地。为着他爹是村长,他房子建到这样已经算好的了,有的人家建到一半人都走光了,不上不下,还不知道怎么处理。
这时候不知道是哪家人带头,开始给帮忙的村民一点工钱,结果村民的积极性竟一下子就调动起来,分家之余基本都出来帮人建房。
刘策夫妇俩自从分家后,一直待在家倒腾院子旁那块荒地,村里发生的这些事他们一概不知,也从未去过问过。
两亩荒地靠近河边,生有不少灌木,他们俩要将其开出来得花不少时间和力气。为了尽快种上菜,两人也只好厚着脸皮去求岳家。
哪知出门一趟,才发现几日不见,村里如今就大变了样,四处人声鼎沸,建房的人家此起彼伏。
得知林老爹和林贵也被叫去帮忙,林玉并没有因为扑了个空而感到不高兴。相反,看着周氏脸上的笑容,林玉也和她一样为爹和弟弟有工钱拿而感到高兴。
傍晚,被热情的周氏留在岳家用饭,两人也为着村里发生的改变心里也高兴不少。这两日,他们夫妇因为陈氏的事情绪低落,尤其是刘策,铆足劲下地开荒,她也心疼。能像现在这样转移一下视线,畅快地醉醉也好。
“姐夫,我敬你一杯,话说回来,你怎么不出去帮人建房,现在帮人建房,一天有六十文钱,可比去镇上找活儿都高呢!”林贵满是得意,丝毫没注意到他这话说完,桌上顿时安静下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