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超逃回广固,把外城里的人都迁入小城里固守,因为南燕向后秦称臣,后秦为南燕的宗主国,于是,派他的尚书郎张纲向姚兴请求援兵。慕容超召见群臣,下罪已诏,诏曰:“皇帝慕容超,诏告天下,朕继承先人之大业,不辨忠奸,弃用贤良,却刚愎自用,至有刘裕入侵,社稷处于危难之中,然覆水难收,后悔莫及!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望群臣众策众力,及危而能持,颠而能扶,奸宄具歼,仰愤时难,俯悼横流,投袂一麾,共渡时艰,拯国家于危难,捥社稷于将倾,复大燕之荣光。”诚否终必泰,兴废有期。
同时放了慕容镇,进而升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对慕容镇谢罪说:“后悔当时没有听从你的话,才有今日之败,今以举国之兵付之于你,望能看在慕容氏前人的面上接受任命。”
主力被歼,军心焕散,急需一场胜利挽回,可现在的局势敌强我弱,又被围在城中,如何能取得胜利,慕容镇赌气进言说:“百姓的心都在陛下一个人身上。陛下既已亲自率领军队,自己首先败阵逃跑,群臣没有了信心,士人庶民都灰心丧气,内外的形势已经再也没有凭靠了。如令后秦自己有内患,恐怕来不及分出兵力救援别人,我们正当再决一战,来争天命。现在回来的散兵还有数万人,可以把金帛、宫女全都拿出来犒赏大家,以此引导和命令大家去战斗。上天如果帮助我们,就足以击破来贼。如果不成功,死了也值得,不能关起门坐等敌人包围攻打。”
慕容镇孤注一掷的赌命做法引起朝臣的反对,司徒慕容惠说:“不然。现在晋军乘着胜利,气势逼人,我们这些败军之将,怎么能够抵御他们!现在是群雄纷争,天下形势变化无常,为今之计,先固守广固,等待援兵,后秦虽然和大夏赫连勃勃相持,但是还不足为患。况且秦燕二国联合抗敌,已经成了唇齿相依的形势,现在我们有外患,后秦一定会来救援。”
六月十九日,晋军攻陷广固城外城,慕容超收缩残部,退保内城,不久,刘裕的军队围攻广固城,四边合围。修筑了三丈高的长墙,并挖掘了三道深沟,工程完工后,连只老鼠也没法进出。
广固内城极其坚固,慕容氏经营多年,粮草兵器贮备充足,短时间内没有被攻破的危险,慕容超经过几天的休整,情绪略有恢复,开始设法动员朝臣与士兵:“刘裕残暴,如果城破,鸡犬不留,我等只有死战得胜才有生机,昔汉高袓数困于项羽,司马懿有上方谷之难,而终有天下,为什么,因为有天命眷顾,今蝌蚪天书入我大燕,天命必可佑我,只要我们能坚守数月,天下形势有变,刘裕必然会被我们所擒获。刘裕不仁,城破之日,玉石俱焚。”随着慕容超的鼓动与对失去生命的恐惧,广固城内人人奋勇死战,士气有所恢复。
晋军大帐内,刘穆子与近水共议破城之法,刘穆子虚心问道:“广固城恐我方胜后屠城,人人自危,若强攻士卒死伤必重,仙师有何法破之?”近水思考了一下,给刘穆之讲解了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团结大部分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付一小耸顽固的敌人,现在,最顽固的敌人就是慕容氏家族,其它人只要给予出路,他们一定可以倒向我们的阵型的。
刘裕得计后派人招降南燕各地守臣,量才录用,南燕各级官员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除了慕容家族,对刘裕都已心悦诚服,又见慕容家大势已去,大多投降了晋军,更有很多北方民众早已不满慕容超的残暴统治,自行携带武器粮食,前来投奔刘裕大军,日夜不绝,有了这样坚实后盾,刘裕吩咐停止从江淮转运粮草,全军就地筹集给养,不久,南燕的尚书垣尊和京兆太守垣苗也找了空子翻墙出来投降,刘裕立即将二人任命为参军,并在城下绕城一周,高声宣布任命,给没有投降的人竖立榜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