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
九十六斗智斗勇
顾嘉蘅守城的聪明之处除了他所提倡并大力推广的“高筑墙”之外,就是抢在太平军和捻军呼啸而来之前,坚决执行“广积粮”的策略,不仅下命令将南阳这座粮仓的十之八九的陈粮统统运入南阳城,甚至连刚收获的新麦也要么深藏在当地窑洞里,要么也系数运进城来。有学者做过一项估计,按照当时南阳城内住家以及涌入城里避难的人,南阳城内一共集合了十几万人计算,运进城的粮食加上城里的存粮再加上官仓里准备调拨外地的粮食,即便是被太平军和捻军围得水泄不通,对付一两年都绰绰有余。这就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顾嘉蘅自然会严词拒绝李开芳提出的投降的建议。
“两军开战,不斩来使,尔等是大清命官,放你回去复命。”被亲兵和衙役簇拥着的顾嘉蘅话说得很坚决:“告诉你家主子,顾某别的本事没有,拼死一搏还是会的!”
虽然有些惊讶,可对于南阳知府顾嘉蘅的选择,李开芳也十分了解:读书人出身的士大夫科考出来的知识分子本身就有些迂腐也有些愚忠,不像那些捐纳而来的官员,遇到大事保命为上,不过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对于十万大军,区区一座南阳城,根本就没放在那位太平军靖王的眼里,不过就是稍微耽误了一夜工夫,就下令对南阳开战!
“根据现在知道的南阳城防部署,天军太平军的自称和捻军采取围三缺一之战术,就是围住东西南三面,独放北门不予包围。”这是龚得树的计谋:“北门是官军把守,而那些官军既无守土之责,又无家眷之类,加之面对十万之众,不仅没有斗志,而且惶恐不安,一旦有机会可以逃跑,他们十有七八就会不战而溃。”
“军师就是军师,留一条路放那些官军逃走的确是妙计。”李开芳在拍手称快:“毕竟官军才是守城的正主,他们一走人,剩下的那些没打过仗的农民留下守城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