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铢钱在汉武帝时期的品质算是较为高的,它们俗称“上林三官五铢钱”。它是由汉武帝中央政府统一铸钱。这三官五铢便是这个时期铸造的。该钱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为钱中楷模。这三官指的是“钟官、辨铜、均输技巧”,而上林苑统指政府铸钱的机构。中央为推广均输法,新设水衙都尉一官,在长安上林苑办公。所以这时期的五铢钱就叫“上林三官五铢钱”。
这汉武时期的五铢钱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且风格较为一致。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内收。铢字金头有三角形、箭镞形两种,四点方形较短。朱字头方折,下垂笔基本为圆折,头和尾与金字旁平齐,笔画粗细一致。
而且它这钱型也是整齐。它们的直径大约都在25255毫米,穿直径约097厘米,郭厚01502厘米,宽01014厘米,比郡国五铢的郭略宽,且深峻平整,连接钱肉的一面垂直。背有内外郭,个别内郭四角微凸。重量足够,基本都在354克左右也有少数超过4克。而且三官五铢钱材质的颜色为红色,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0,比郡国五铢略低,但配比合理,物理性能好。加上“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因此这时期是五铢钱品质最好的时候。
到了汉末,这五铢钱种类就开始庞杂和不一了。
有灵帝中平三年改铸的四出文五铢钱。所谓四出,是指钱幕从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阳文直线到达外部,这可能是为了防止锉磨钱背盗铜用的防范技术。
还有献帝和董卓铸的无文小钱。更有的是“磨边五铢”和“剪凿五铢”。磨边五铢,亦称磨边钱,即是磨去外廓、边缘。磨边钱要比一般的五铢钱的钱径小01502公分。钱重减轻1克左右,就是说五铢钱经过这次加工,本身的重量减轻三分之一左右。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钱的面文,并且钱币的边缘都比较光滑。磨边的目的在于取铜,这样就可以用来作为铸造新钱的原料。为此这五铢钱才导致了大幅度地减重贬值。而“剪凿五铢”或称“剪凿钱”是将一枚铜钱凿成内外两枚。剪凿钱在西汉时期已有出现,但到了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公元14714年更是频繁增多,以至达到了泛滥的地步。
尤其是董卓,董卓为了搜刮民财。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毁了九个金人秦始皇所铸的十个二金人,这个金指的是铜铸的人。董卓把金人融铸成小钱。这种小钱直径只有1215厘米,重051克左右,而且既无内廓又无外廓,五铢二字模糊不清,很难辨认,所以世人讽刺为无文钱。董卓的这种无文小钱,钱体轻制造粗劣。以一个金人重量十二万斤计算,董卓少说也得钱七万亿枚。这也是东汉朝廷的最后一次铸钱。至此“汉五铢制度”被董卓彻底破坏,也导致了东汉王朝被他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由于这汉末铢钱的不靠谱,才导致了黄金价值的暴涨和珍贵。
“那给黄金是最好的了。”虽然老板觉得一千铢钱也换不了多少黄金,但有总好过无嘛。
“好的,我明日带钱过来。今日带的钱不多。”游志补充说道。
“嘿!客官你蒙骗谁呢?你刚开始可是拿了一整块金子出来的啊!这少说也值个两万铢钱吧,怎么就说没钱付这区区一千铢钱的饭钱呢?”伙计好像发现了游志的破绽一样,当场洋洋得意的揭穿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