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曹阳塬上。

刘协率领万余将士驱赶着三万多匹战马昼夜兼程,连续行军五天六夜,第六日黎明跨过东涧,与大部队会合,进驻曹阳塬大营。

据斥候探报,李傕郭汜大军一路尾随追赶,六个时辰内即可抵达东涧。

辰时三刻,天子升帐。

“臣等参见陛下,(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半个时辰前驻跸天子帅帐,身着衮冕的刘协完全没有鞍马劳顿的疲惫之色,深邃的眸子炯炯有神,睥睨之间不怒而威。

高居上阶龙椅之上,刘协俯视着帐下文武两班官员,神采奕奕的脸颊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安之若素,接受公卿百官的朝拜。

“众卿免礼,平身。”

刘协的语气温和,音量却不小,足以传至帐门口,最后排的官员也能清晰听见。

“谢陛下~~~!”

整整一百二十六名官员异口同声,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起身之后文武百官巍然站立。

文官着黑袍,手持笏板,站在帐下左边。

武将披铠甲,腰间挎着宝剑,立于帐下右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高矮胖瘦不一而同,使空间并不宽裕的天子帅帐愈发拥挤,人头攒动。

看着帐下泾渭分明的文臣武将,刘协的眼睑微微开合,脸上的笑意渐浓。

太尉杨彪竟然站在左侧文官之中,位居文臣之首,不光是他,之前跟随刘协离开长安时的文武百官居然都在左边。

右边的武将则以兴义将军杨奉和安集将军董承为首。

刘协刚刚召见过的三位白波军渠帅李乐、韩暹和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和左贤王刘豹,紧随其后,位置非常靠前,与左边的九卿并排而立。

再往后,便是刘协麾下的嫡系将领:虎贲左中郎将王异、右中郎将王越、讨贼中郎将徐晃、屯骑校尉伏德和白波军众头目,占据中间位置。

刘协麾下亲信爱将郝昭和重点培养的桓武位于最末,属于垫底的存在。

看到他们两人神情拘谨的站在门口挡风,刘协瞥了一眼太尉杨彪,脸上浮现耐人寻味的笑容。

不言而喻,眼前这幅排班就位的场面是太尉杨彪一手安排的。

这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实则煞费苦心。

原来的三公九卿一律靠左站,腾出位置给新来的白波军将领和南匈奴首领,以示优待。

既凸显了三位白波军渠帅和两位南匈奴贤王的重要性,又特意安排董承和杨奉站在他们前面,再把新晋提拔的郝昭和桓武等年轻将领招进帅帐,以此维护刘协的天子威仪。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绝大多数朝代都以左为尊,汉朝与其他朝代不同,汉朝以右为尊。

故而朝堂之上,站在左边的官员就有“作陪或靠边站”的意思,此消彼长,右边的官员才是朝会上的“主角”,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