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一日,锦衣卫来报燕王:已将携带蜡丸(内有建文秘旨)出城求援的朝廷密探,悉数抓获。

同日,见诸王回京后,他们的脸色变得更加微妙,建文帝就清楚地意识到对自己来说,已经大势已去。

建文帝在长吁短叹下,想起了许多往事。

在认为自己只是因被误导,才导致如此局面的情况下,建文不堪压力地大骂起黄子澄等人来。他骂道:“事情是由你们这些人起。今日如此局面,你们却弃我而去。害我的人就是汝等腐儒”。

见皇帝不断在臭骂他人,当皇帝脸上的狠戾之色越来越浓,那些在他身边伺候的宦官也越来越少。这些离去的宦官们认为皇帝已接近崩溃的边缘,随时可能发狂。

六月十二日,魏国公徐辉祖率兵出城。被燕军谭忠所败后,徐辉祖就在其父徐达的祠堂中闭门不出。

同日深夜,建文帝得知中军左都督徐增寿,一直为他姐夫通风报信。闻之大怒的建文帝,亲手在皇宫左顺门将其手刃。

六月十三日清晨,燕王再次下令:“若是有谁在京师城破之时,行劫掠之事,立斩”。再又督促相关人等,进城后即到各处去“贴告示”安民后,燕王遂令大军从龙潭开拔,向京师金川门而进。

金川门城墙上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刚见到燕王的大旗,遂令军士开门。

燕王见城门已开,勒令大军停下后,遂令朱高煦、张辅等人各率一千缇骑先行进城。以防止周王、齐王、他小舅子徐增寿被建文所害。

张辅再次来到魏国公府前,还未来得及感慨物是人非,却见还是稚童的徐景昌(徐增寿之子)已披麻戴孝。看到这,想到徐增寿之前对自己的提点,张辅的泪水并夺眶而出。

张辅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私人感情必须得先放置一边。

张辅安慰一下,悲痛万分徐增寿的夫人。得知徐增寿的尸首还在皇宫左顺门,张辅即令一百缇骑进府保护徐增寿这一系。然后他再令其他缇骑去皇城各处贴安民告示、及对任何趁火打劫之人立斩不赦。

一直在金川门外的燕王,发现张辅回来之时双眼通红,他内心不由地一颤。就在此时,朱高煦带着骨瘦如柴却有些兴奋的周王,也来到了金川门外。

周王一看到燕王,即恸哭起来。见向来儒雅的弟弟如此落魄,燕王也恸哭起来。

良久,周王满脸泪水地道:“今日若不是大兄来救,我迟早会死在奸恶手中。今日与大兄相见,对我来说恍如再生”。

见这同母弟弟说完,又是大哭不止,燕王则不断地给予劝慰。

待周王不再哭泣,燕王并让也一直在马上的周王,与他一起骑马走向金川门。不同的是,燕王有杨荣牵马,而周王则无人牵马。

到了金川门,当着来迎接他的文武百官,燕王下马与周王双手相握地道:“之前突遭飞来横祸,已是无处藏身。这四年亲当矢石,时刻处于万死之地,确实没曾想到还能见到贤弟”。

见诸王、众臣脸上皆有悲色,燕王又道:“今日能与贤弟相见,皆因天地神明、列祖列宗,与父皇母后的暗中保佑所致”。

周王感叹地道:“上天让大兄降于人世,就是为了勘定祸乱、安社稷、保全我等骨肉的。不然,我等就必然死于奸恶手中”。

周王言罢,即率诸王与众臣参见燕王。所有明军见此,亦俯首参见燕王……

此时的建文,满脸苍白地瘫坐在御书房的地上,而他身边也只有寥寥几个内官。他想到了湘王,他亦不想再受侮辱。于是建文命内官点火……

这位当了四年皇帝的新君身死之时,也只有内官与其一起赴死。

燕王见宫中烟起,急遣自己身边的太监前去相救。当燕王来到宫中在左顺门,正抱着他小舅子尸首恸哭时,得知建文也已是尸首。

燕王半响才道:“小子无知,才会如此”。

燕王此话,到底是叹息建文不必自焚?还是说建文将一手好牌打成这样,才导致今日如此地步?这问题有些见仁见智……

不过事后燕王那些老臣子们都认为,以燕王一直以来的性子,他应该是第二个意思。

当晚,燕王在龙江(今南京市鼓楼区)扎营过夜。

当夜,燕王即令锦衣卫前往大明各地,去布告天下。在告示中,燕王明确警告那些啸聚山林,而想当皇帝之人,“真龙天子已出,若是看不清这点,就纯属在找死了”。

六月十四日,诸王与文武群臣劝进燕王,登皇帝位。燕王不但说自己无意帝位,而且还表示这千钧重负的帝位,他无力承担。

六月十五日,燕王老部下上表劝进燕王,登皇帝位。燕王直接不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