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慰庭进宫后见御书房外还有一人正跪在那,认出这人是蜀王后,张慰庭连忙注视着前方来。

不一会儿,跪在门外等候的张慰庭就听到太监说皇上让自己进去。

见皇上又在批阅奏章,张慰庭跪在地上不知默想着什么。良久,朱元璋批阅完一份奏章,问道:“他说什么了?”张慰庭连忙一五一十地将诏狱中的情景都说了出来,当然他不会主动说蓝玉具体在骂些什么。

见皇上听完后,继续批阅另一份奏章,张慰庭也只得继续跪地等待。

朱元璋在批阅好后这份奏章后,看着默然且恭谨的张辅,道:“你明天去都察院大堂,只带耳朵地去听审。”见张辅应诺,朱元璋道:“你先下去。”说完,朱元璋就继续批阅新的奏章起来。

蜀王见张辅出来时,笔直地出宫而去,他摇了摇头,心中想:“应天的人真是一个比一个精。”直到子时时分,蜀王才听到太监让他进去,他艰难地起来后,先是揉了揉腿,然后一咬牙走进他父皇的御书房。

朱元璋见朱椿默然不语地跪着,他面带怒色地问道:“你可知罪?”朱椿不失沉稳地回道:“虽然蜀地到应天的路上结了厚冰,但终究是儿臣没想出办法如期抵达京师,儿臣认罪。”

朱元璋怒视着儿子,喝道:“少跟老子绕圈子。你说,蓝玉在四川时跟你谈过什么?”朱椿暗暗地嘘了口气,道:“谈了不少,蓝玉那人大咧咧地,儿臣说话也向来是没把门。除了父皇以外,儿臣跟他什么都谈过。”

朱元璋淡淡地道:“你们就没有说过造反的事?”朱椿吓得直磕头地道:“这个真没说过。儿臣只是您第十一子,蓝玉也不会蠢到跟儿臣说这个。”

朱元璋恼怒地道:“蓝玉是你的岳父,难道他就不希望你日后能登大宝?你就没想过自己荣登大宝吗?”朱椿见父皇如此,就放下心来。他知道父皇能将这话问出来,自己基本上就没事了。

朱椿回道:“儿臣倒是想过父皇能将皇位传给我,但这明显轮不到孩儿,属于痴心妄想;蓝玉想拥护儿子登大宝,有没有这份心儿臣不知道,但儿臣能肯定的是以蓝玉的眼光就知道这事成不了。”

见儿子没说出自己并非嫡出,他那几个哥哥更是兵权在手这种更加有说服力的话,朱元璋反而觉得这孩子不仅沉得住气而且厚道。

“十一子向来聪明,怎么可能会做这种成不了的蠢事?”朱元璋如此确认。

朱元璋见儿子不断地磕头造成额头上出现血迹,心中一疼,嘴中却道:“别磕了,老子又还没死,你就这么急着做孝子?”见儿子连道不敢,朱元璋向一直都在掌印太监使了颜色。掌印太监会意过来,连忙将蜀王扶起来。

待蜀王站好后,掌印太监道:“蜀王,听说您在蜀地得《鸿宝书》,懂得点石成金之事。”见蜀王愕然,掌印太监接着道:“奴婢原来也是不信的,但‘神机箭’的出现不禁使奴婢大开眼界,也使奴婢觉得有点石成金之术并非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蜀王见父皇一心地在批阅奏章后,笑着对掌印太监道:“若是我有此等秘术,定会第一时间献给父皇。父皇南征北战需要银两,而对于小王来说金银却只是数字。”

蜀王见掌印太监瞥了父皇一眼,又看向自己,他就接着道:“父皇从小就对我严格要求,读了不少书。小王到蜀地就藩后,见封地农田对水利重视不够,就花了几年时间在蜀地推行水利。”

蜀王用唾液润了润嗓子,接着道:“这些年四川年年丰收,小王又见四川土司们认定凡是排场越大才越有威仪,再得到父皇恩准后,就用封地所得在蜀地扩修了王府,以及在沿锦江修建了筹边楼、望江楼、散花楼等等景点。”

蜀王见掌印太监又瞥了父皇一眼后,笑着接着说:“可能是那些不重视水利之人觉得田地里发不了财,才会认定我得了点石成金的秘术吧。”

朱元璋此时发出“嗯”的一声,见两人都看向自己,他道:“十一说的在理,朕也不是一味让儿孙节约。若是节约得让土司们觉得汉家没有了威仪,他们怎么可能有归顺之心?见汉家一副穷鬼的样子,土司只会看不起咱。”

朱元璋说完,又看向蜀王,道:“今儿个你就回应天的蜀王府歇息一晚,我已经给你安排好明天回蜀地的船。边疆之地,你休辞劳苦。”说完,看了一眼奏章,朱元璋又道:“记住,以后来京,要走水路。”

蜀王连忙跪下地道:“儿臣遵命。”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