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建城的人手,林琪估计他们大概会动用京城几个大学建筑班的学员做骨干,跟往年一样,计入毕业成绩,再调用一些民夫和囚犯。所以尽管南线人口少也不用担忧,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开工。
文渊什么都听不见了,从‘三亿’这两个字从林琪口中说出的那一刻起,他满脑袋都是这个数字在反复回荡。
夏国的货币体系跟赵国有很大的不同,她们的钱币以纸币为主,类似赵国一些银号发行的小额银票,不过票面精致得多,纸张结实,水泡不烂还耐磨。还有一些小额的金属硬币,有铝的、有钢的、还有镀铜的。上面写着币值,不按重量算,就这百姓都嫌沉,不爱用,大多是做小买卖的拿来找零用。
文渊避过林琪,用新学的夏国数学在纸上画了好多个零。三亿是三万万,他还记得自己出征的那一年,是个风调雨顺大丰收的年份,一斗麦子五文七,赵国的一斗粮约莫是夏国的十斤左右,夏国一斤粮食大概是九毛六,十斤九块六,用两地秋季的粮价这么一换算。赵国一整年的税收好像都没这个钱的一半多。
一整年的赋税拿来盖一座城?那得是多雄伟的一座城池啊?
之后,文渊就对建城的事情格外的上心起来。
将军府外面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文渊目瞪口呆的看着一个个年轻的学生用奇怪的设备轻轻松松的把成百上千斤的大石头搬来搬去,他们盖房子基本不用木头,而是用很多叫做‘钢筋’的铁棍子造房子的筋骨,房子的肌肉则用的是一种比泥巴还细腻的材料,跟碎石和沙子用水合了,过一夜就能变成石头一样硬的东西。
因此整个建城的速度非常快,简直可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真正的一天一个样。
一个月不到,将军府所在风戽坊就已经基本建成了,负责修饰的工人拿着刷子、特制的胶水和其他材料,在石头造成的房子上面仿出木头的纹理,几可乱真。
原来房子还可以这么盖?!
这一切都让文渊大开眼界。
当然,他自己也没闲着。舒羽说了,要在这里打造一个原汁原味的风俗旅游区。主打异国风情体验。
所以不由分说的给文渊和林琪一人挂了一个文职。文渊最近的工作就是给日后要在这个旅游区里面经营各类商铺的人更正口音,修正语气和身体姿态等等。
不同的风俗和不同的经济水平造成了百姓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比如,赵国的店小二常在肩上搭一块抹布,随时擦桌子。招呼生意的时候,低头哈腰的称呼客官,夏国的店小二则穿着统一的服装,干净得体,招呼客人时候身体挺得笔直,双手交叠地放在腹前,笑起来上下刚好露出八颗牙齿,据说这样的笑容最让人舒服……诸如此类的事情。这些细节都是文渊需要修正的部分。舒羽要求文渊务必做到让一个刚从赵国都城来到夏国此处的人一瞬间以为自己根本没离开过。
除此之外,文渊的文职工作还包括品尝各种各样的食物,力求原汁原味。务必要涵盖赵国都城所有的名小吃和招牌菜。
文渊干这个活干得十分开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