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一浮华灯初上,有歌舞笙箫,比天之异色,月下迷茫;姣姣桂影,古道旁,纸醉香;夜色阑珊,浮掠影,杯中景,怀旧人,尽在展望。
“各位大人,今天是我伏家大喜之日,特作此宴,款待各位,我伏佑先干为敬。”伏佑坐于主位,举杯豪饮,右侧是夫人甄氏,恬然端庄,为他斟酒,左边有个位置,但空空荡荡。
“好,好,我们也庆祝伏大人,沾点儿喜气。”
“对对对,祝伏大人金贵安康,福寿同享。”
“子孙有福,人才辈出!”
……
“这酒不错!你尝尝。”
“啊,沁人心脾,不灼咽喉,这凉菜也清爽!”
“……肥而不腻,甜而不伤,烧白剔透,小巧……”
……
“伏大人,相信在座各位都有疑问吧,听说您在凌云山的大女业已回府,怎的不见?”此话一出,全场寂静,更有几道目光不怀好意的在伏佑左侧的空位来回回荡。
“是啊,大人,听得仙师大人回府,便时常想来瞻仰一番……”
“不知可否有变故?”
“对啊,对啊,若有仙师大人坐阵,不免要精彩许多。”
“我等可是为仙师大人而来,亲自一见,死亦足矣……”
……
伏佑微微一笑,以手噤声,五指张开,说道:“无妨,知各位心急,不如先欣赏歌舞,等候国师大人。”
“国……国师大人要来?”
“这,怎么可能?”
“天哪!”
……
奏乐--渺渺乐声响起,一袭水杉绿衣,端坐堂前,距上首十丈处,轻抚瑶琴,远思客行。众人叫好,听珠玉之声,前奏之势,知是名曲《三夷》--一疑浪子回头,二疑千金不换,三疑心中有鬼,用世间《三夷》,换心中三问;同则以宜,异则以易,好说,好说,万事好说。
有人闭目,有人轻问,有人呢喃……
这时,小九儿被人引至甄氏旁,被其逗弄着。再见盛宴,不免激动:《三夷》,是传承自远古的异曲。
咚!咚!咚!咚!
有人踏鼓而来,声音叠叠而响,愈加愈强,愈演愈烈,又组无穷奥妙,形鸿蒙音律,令人忘而自得,入无我之境。
--“我是伏明诛,伏家第九子……”
--“因与大姐长相无别,自此得人厚爱。”
--“十五岁那年,我嫁给了柳家二子,嫁妆满满当当,未有轻薄;离开之时,就连大母都哭得伤心欲绝,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大姐了,我亦没有。”
--“十七岁,大母病重,只闻大姐将其骨灰带走。”
--“十八,我生了大女柳慧娘,我希望她秀外慧中,聪颖贤惠。可她竟生了那样一幅性子,我既渴望她那样,又担忧……”
--“二十,我生了二子柳如星,我希望他同父亲般充满星的智慧,闪耀如星。”
--“二十四岁那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从来不敢置信,但却还是选择坚持下去,我要亲眼见到那天!”
--“自此之后,我在柳府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正妻变成了姨娘。值得高兴的是,我有了三子,当时条件困难,他差点胎死腹中。他叫柳如月,我希望他同公公般拥有月的皎洁,驳影如月。”
--“我的儿女都很不凡……”
--“唯有我,一尘不变……”
姐姐--你何日归来?
叮铃铃~~铃铃,叮铃铃~~铃铃。
小九儿回过神来,想哭,未能哭。再转头看看别人,有人欢喜,有人忧愁,有人冷静,有人怒吼……
“我的人生竟如此悲观,为他人而活,终究丧失胆志。”
再看看身旁的大母,她却依然如此温柔。既像看透了世情,又像身在此雾之中。
小九儿沉思--苏姨娘所弹《三夷》,直指人心,应不是“凡曲”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