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哥,你说这小茂才公哪儿来的那么多银钱?”小余师傅其中一个小师弟忍不住开口问道。
“可不是,我瞧着小茂才公那家,也没觉着有多富来着。”
“好奇?”
“嗯。”俩小师弟齐刷刷地点头道。
“没啥可好奇的。大毛,山子,你俩都给记住了,今个儿当大师哥的教你们一手。就俩字‘甭问’!以后,你俩不管最后出没出师,若再有这样到人府里头烧菜打下手的机会。记住了,埋头做好自己的本份事儿就成,至于其他的,甭多问,就算看到了什么也甭说出来。记住没?!”
“哎,大师哥,记住了。埋头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儿,其他的甭问。”俩小师弟再次齐刷刷地连连点头。
若干年后,这俩小师弟顺利出了师,随着厨艺日益进步,也开始带徒弟,到了最后虽说俩人一南一北,一个进了王府当了大厨,另一个则在某赫赫有名的酒楼里当主厨,时常被邀请到不同的宅院里负责席面,却将当日自家大师哥的这一处世秘诀牢记在心,并时刻警醒着。
其实这就是个当厨子的本份,只管低头做菜,管那些个闲事,这是嫌自己命太长不成?
当然,这也不过是个小插曲儿,至于未来的事,更没发生来着。
。
就在小余师傅带着俩师弟离开老李家没多久,前来观礼的亲朋好友也是一个个酒足饭饱,以吴老祖儿为首的大老爷们抚着肚皮,意犹未尽地舔着唇,贤惠的媳妇们则端着那些个剩菜,带着欣喜的笑容,拉着自家的孩子,三三两两回自家了。毫无意外,这一次老李家又多了可供茶余饭后好好说道一番的话题。
总的来讲,还是好事儿,至少大李赵氏之前不怎么待见前头便宜大儿子留下的孤儿寡母这名声,今个儿能彻底洗白了。
不待见?不待见,会整那么支瞧着就知道分量并不轻的银簪子?不待见会请镇上的大酒楼那厨子来家里置席面?那条件差不多的庄户人家,宠爱自家嫡亲的孙女儿行笈礼,只怕能做到这般的也并不多了。这事儿若是传了出去,只怕一大半的孙女儿都希望不被自家爷嬷待见了,回头行笈礼时,也能整支分量不轻的雕花银簪子,再整几桌丰盛的席面。
这次,李玉琳行笈礼,大李赵氏的三个女儿李红棉、李红杏以及李红桃,都带着孩子回了老李家。一时间,家里也是许久没这般热闹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