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沈易笑着迎了过去,这为首的锦衣中年男子,正是沈无复的兄长,沈易和沈胥的大伯沈无常。
沈无常一摆手,马队停驻,他从马上跨下,好好打量了一番沈易,忍不住称赞道:“小易,七年不见,已经一表人才啦。”
“大伯过奖了。”沈易嘿嘿笑道。
“诶,怎么是过奖,刚才你那一箭当真是绝妙,竟然事先预知到公鸡会起飞。”沈无常竖起大拇指道,“就算在洛阳,你这未卜先知的本领都不常见。”
“这哪算未卜先知的本领,只是打猎打多了知道一些畜生的习性罢了。”沈易解释道。
“哦?”沈无常疑惑。
“那公鸡生性莽撞,又善飞行,我见它一路往河溪那边奔驰,料想它定然会依靠自己飞行的本领过河逃命,这才提高了些许射角。”沈易继续说道,对于自己的箭术,他的确有几分自信,但要说未卜先知,那便夸张了,这顶多算熟能生巧。
听了沈易的分析,沈无常点点头,对这个侄子更满意了,笑道:“嗯,不说这些了,你爹呢?”
“今天一早,他带着三弟去交蒙学的束脩了,恐怕要傍晚才能回来。”正这时,沈胥也走了过来,对着沈无常亲昵地叫了一声,“大伯。”
大伯比起记忆里的样貌倒是衰老了不少,甚至已有寸缕白发。
“这……是沈胥吧?”沈无常眼前一亮,惊喜道,“那时候见你,你只有马肚子那么高,如今也长大啦,嗯,长得不输你哥,怎么样,身体可好?”
他知道沈胥自小体弱多病,在来的时候还在揣测自己这个二侄子是不是早已夭折,没想到已然成长为一个半大的少年,除去肤色偏白不健康外,看着还蛮秀气的。
“托大伯的福。”沈胥谦逊地应道。
“啊呦,沈家大哥儿终于回来啦,我们都盼了好久啦。”
“是啊是啊,在外面出息了,也不回来走动走动,婶子我都快忘了你的模样了。”
“啧啧,这衣服的料子真滑腻,得不少钱吧?”
村里的七姑六婆一窝蜂涌了过来,逮着沈无常七嘴八舌地闲扯。
沈无常没有因为许久不见乡人而显得疏离,听到乡音在耳边萦绕,反而倍感亲切,与大家畅聊了起来。
那些个熊孩子见到马车整整齐齐地排成一列,足足有十六辆,眼睛立马放光,叫嚷着围上去,东摸西蹭,不亦乐乎。
沈无常见状,吩咐道:“阿水,叫咱们的人注意着点,别惊动了马匹伤着孩子,另外,把糖果拿出来分下去。”
“好嘞。”这阿水便是先前来报信的人,领了命立马就去办了。
沈无常则被七姑六婆们簇拥着进了沈家小院。
柳氏这时从里屋出来,笑道:“大哥一路走来定是累了吧,晚饭马上就做好,到时候叫上外面那些兄弟一起吃。”
“不急不急,这天还亮着呢。”沈无常找了张凳子坐下,细问起近些年沈家的状况,柳氏一五一十地回答,倒没有半点隐瞒。
沈无复一家住的屋子是父辈建造的,到了沈无复这一辈,大哥沈无常去了洛阳做生意,三妹沈盈盈嫁到了苏州府,这才落在了他的名下。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也有沈无常小时候的记忆,所以看着沈家小院样貌依旧,与自己当初离开之时并无多少差异,心中那份怀念怅然之情油然而生。
渐渐的,等沈无常从回忆的情绪中走出来,便提出要去祠堂拜一拜先祖。
柳氏自然没有意见,拾掇了事先准备好的红烛香火香果点心,顺便带上了沈易好沈胥,一起往沈家的祠堂走去。
路上不少的村人见到沈无常回来,都过来聊上两句,没事情的也都跟着去沈家祠堂转转。
一路下来,竟然聚齐了二十多人。
这便是衣锦还乡的待遇。
沈胥跟在人群中,不由得有些羡慕,人生最巅峰的时刻莫过于此了吧。
沈家祠堂在今天可算热闹了一把,烛火通明,香烟冉冉。
有许多不是沈家的人,也跟着进一炷香,沾沾沈家的富贵气。
女人们进不了祠堂,便在外面闲聊起来,聊的内容都跟沈无常有关,沈无常小的时候的奇闻趣事,沈无常喜欢过哪家姑娘,沈无常到底多有钱等等,凡是关于沈无常的,都聊得热火朝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